合肥力争2017年小微企业营业额达万亿

16.10.2015  10:31

  今年5月,通过多轮激烈竞争,合肥市成功入围国家小微企业两创基地城市示范,为合肥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赢得了重大机遇。未来三年示范期内,中央财政将下达奖励资金9亿元,合肥市将投入资金近1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近400亿元,支持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昨日,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合肥市财政局获悉,合肥市还将通过发挥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为创业贷款贴息、打造基金丛林等一系列重磅举措,为全市创新创业添柴加火。

  未来三年示范期内

  ◎合肥市将投入资金近1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近400亿元

  ◎每年2亿元,充实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

  ◎每年设2亿元小微企业转贷资金

  ◎今年安排近2000万元,用于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

  ◎打造基金丛林,高效撬动社会资本

  每年2亿元充实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

  在创业过程中,金融机构作用不可忽视。记者获悉,合肥市将坚持政策性担保机构功能定位,按照扶小微、广覆盖、低费率、可持续的原则,明确要求政策性担保机构以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对于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市财政给予最高不超过150万元的奖励。

  同时,发挥国有及国有控股融资担保机构主导作用,2015-201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充实市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县(市)、区、开发区财政按省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等比例配套,充实县(市)、区、开发区符合条件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

  为保证资金的稳定性,合肥市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持续补充机制。2015-2017年,市财政设立市级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1亿元,针对年代偿率不超过3%,且担保放大倍数4倍以上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发生的担保代偿,市级财政对于融资担保机构分担部分按不同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20%的风险补偿,其中:市级融资担保机构补偿由市财政全额承担,县区级融资担保机构补偿由市和同级财政按5:5比例分担。

  连续三年每年设2亿元小微企业转贷资金

  创业离不开资金。记者获悉,2015-2017年,合肥市财政将设立2亿元小微企业转贷资金,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按1:3配套出资,资金作为转贷业务担保资金,转贷银行按存入资金6-10倍授信向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各县(市)、区、开发区要设立小微企业转贷资金,与市级小微企业转贷资金形成合力,通过与银行合作实现融资放大,切实解决辖区内小微企业转贷过程中资金困难。

  另外,2015年市财政再安排近2000万元,用于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用于放宽对创业贷款借款人的条件限制和提高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贴息额度。对超出中央有关创业担保贷款文件政策的有过商业贷款记录的借款人由市财政全额贴息,突破了创业担保贷款的瓶颈。对符合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贴息条件的由200万元以内的按照同期基准利率50%贴息提升到500万元以内的按照同期基准利率50%贴息。

  打造基金丛林为企业下“及时雨”

  近两年,市财政以基金方式累计投入资金达21.91亿元,设立一系列基金,打造扶持产业发展的基金丛林,高效撬动社会资本。

  合肥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去年合肥市已设产业基金、创业基金、天使基金等6支各类基金的基础上,今年以来,累计审核赛伯乐兴泰智慧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吉富兴泰产业投资基金等4支基金。同时成立完全由合肥市直接运作的兴泰光电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并审定6个直投项目。

  合肥市将探索以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等为主载体,形成以高新、经开、新站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和四个主城区为核心区,以五县市为拓展区,带动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试验区和皖北地区,辐射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创业创新模式。

   力争2017年小微企业营业额达万亿

  2014年,合肥市拥有各类市场主体38万户,注册资本7315亿元,其中小微企业10.5万户,带动就业113万人,全市生产总值和税收的30%均来自小微企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3.1%、居省会城市第5位,发明专利申请量12929件、居省会城市第6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28户、居省会城市第8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50%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25%以上。

  在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的助推下,合肥市明确了未来三年的“创业创新”示范目标,力争到2017年全市小微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0773亿元、新增小微企业就业人数33.9万人、小微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5亿元、小微企业拥有授权专利达到7000个。

  与此同时,合肥市还将探索以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等为主载体,形成以高新、经开、新站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和四个主城区为核心区,以五县市为拓展区,带动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试验区和皖北地区,辐射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创业创新模式。(合肥在线-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