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创新主要指标进“十强”
对于人才,合肥从来不会吝啬。近年来,合肥出台了系列政策,让人才和科研项目在合肥生根发芽。“十二五”以来,合肥市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十强”,英国《自然》杂志评价合肥基础科研实力位居中国前列。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为搭建高层次人才桥梁和纽带,凝聚在合肥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21日,合肥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协会成立。借此抓手,合肥将继续征战重大科研领域,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
不惜真金白银让人才和项目在合肥生根发芽
作为“哈佛七剑客”之一,刘青松与其他6名哈佛博士一样,放弃了在美国的丰厚报酬,毅然来到合肥科学岛,进驻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
今天的刘青松已经成为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学术团队领头人。“来到这里之前,对于我来说,合肥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我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也从来没有想到过会在合肥工作生活。”刘青松说,“真正来到合肥,才发现看到的比听到的还要好。”
人才的需求在哪里,政府服务就跟到哪里。
海内外优秀人才落户合肥,能免除一系列后顾之忧。合肥出台了“人才安居行动计划”实施办法、高端人才医疗服务保障办法、引进人才子女接受基础教育实施办法等配套政策,为落户人才做好“后勤保障”。
近年来,合肥深度对接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实施领军人才引进“百人计划”。目前,共有87人入选市“百人计划”、80人入选省“百人计划”,集聚各类“千人计划”专家195人,带动企业引进集聚各类高端人才9200多人。
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的优秀人才,市财政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配套资助。近年来,先后有15位外地“千人计划”专家来合肥创新创业。同时,还在美国硅谷建立了合肥海外人才工作站,聘请专人从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自主创新主要指标进省会城市“十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合肥的沃土滋润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也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科研成果。
“十二五”以来,合肥市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十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到1056户,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超过3%,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5.3件。人才方面,在肥两院院士达到81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达到195人;院士工作站25家、博士后工作站6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3家;建设孵化器、创业中心33家,孵化面积137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749家,孵化器内从业人员2.2万人;各类众创空间49家,创业企业、创新团队超过600个。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成就中提到的3个原创性成果,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合肥占两项。英国《自然》杂志评价合肥基础科研实力位居中国前列。
未来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十三五”合肥将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高地,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升合肥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和稳态强磁场等三大科学装置性能,形成高度集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突出打造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超导核聚变中心、国家量子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联合微电子中心、离子医学中心、智慧新能源集成创新中心、大基因中心等七大平台,聚集高水平人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琚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