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农业现代化"十二五"收官之年收获十大成效

14.12.2015  12:08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合肥现代农业捷报频传,为“十二五”画上了圆满句号。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合肥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十大成效”:农业经济逆势上扬、农业位次保持前列、高效农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投资大幅增加、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农业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创客遍布庐州、生态建设攻坚克难,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征途上一路疾驰。

  农业经济形势看好

  今年,合肥市农业经济逆势上扬。从今年前三季度的发展来看,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46.6亿元,农业增加值133.4亿元,同比均增长4.1%,农业增加值增幅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

  在农业投资方面,今年大幅增加。前三季度,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113.86亿元,已超出去年全年17.45亿元,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7%提高到2.4%。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高速增长,前三季度投资140.61亿元,已超出去年全年3.74亿元,高于全市工业投资增速35.3个百分点,对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29.5%。

  农业位次保持前列。今年合肥市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预计产量达320万吨,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前三季度,全市肉、蛋、奶、水产品总产量分别为36万吨、12.45万吨、7.79万吨、17.65万吨,预计全年肉、蛋、奶、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居全国省会城市第9位、第9位、第11位、第5位。

  在一产发展的同时,合肥市现代农业领域二、三产业也实现了融合发展。作为全市工业支柱产业之一的农产品加工业,前三季度实现总产值741.2亿元,总量位居全省首位,预计全年有望再破千亿元。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总人数突破2600万人次,全年总产值有望突破20亿元。“互联网+现代农业”引领新型农业业态发展,前三季度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1.11亿元。

  农业建设步伐加快

  今年以来,合肥市农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庐江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在全国绩效考评中荣获中部第一、全国第六的好成绩;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到7个,市级发展到24个,各类特色农业园区总量达40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建、续建农业项目132个,总投资达19.68亿元。

  高效农业加快发展。预计全年新增蔬菜面积10万亩、总产20万吨,蔬菜面积和总产分别达175万亩、270万吨,叶类菜自给率达到82%,高效农业面积达到370万亩。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村突破500个、比重超过50%,长丰草莓、肥西苗木、肥东蔬菜、环湖水生蔬菜等四大特色产业集群超20万亩。设施农业发展迅速,面积突破60万亩,设施蔬菜瓜果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30%以上,设施连栋温控大棚从2012年2栋4000平方米发展到目前的80万平方米,年均增加30万平方米。

  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今年合肥市继续攻坚克难,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意见》及6个配套实施方案,启动了巢湖烔炀、肥东长临河、包河大圩等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构建了“1+6+3+N”的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了一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农产品商标累计注册9612件,其中,驰名商标13件;累计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23个,示范面积20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340万亩。

  农业改革深入推进

  当前,合肥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有序推进,2014年全市首批5个县(市)25个乡镇336个村的试点工作基本结束。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超过300万亩,超过耕地面积的60%。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在全国首创了不新增机构、编制、人员,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农村产权交易载体的“合肥模式”,全市共交易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面、集体资产租赁(处置)等四大类项目491个、成交额10.55亿元,增值1.8亿元、增值率22%。农业金融、农业保险等领域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农业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创客遍布庐州。目前,全市专业大户突破10000个,家庭农场达到2502家,农民合作社达到342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18户,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突破3000家、服务面积占全市农业生产经营面积的98%,粮油、种业等7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突破100家、生产经营面积突破50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多主体联合、跨界融合和升级发展的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