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光伏战舰加速前行
当今世界,产业竞争战旗猎猎,唯有抢占制高点,方能不断破浪前行。
对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合肥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这一制高点。智能制造、语音技术、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合肥矢志打造十大重点产业,绘就“十全十美”的宏伟画卷。
太阳能光伏产业,正是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出代表,呈现加速腾飞之势。晶澳太阳能、海润光伏、阳光电源……太阳能产业群星汇聚,星光璀璨;甘肃、新疆、三峡……合肥太阳能光伏开疆拓土,借光发展;光伏下乡扶贫、屋顶电站、渔光互补……以应用促发展,合肥成绩斐然。
迎风而前,迎浪而上。在全国光伏产业发展困境中,合肥逆势飞扬,一路飙行;借风发展,顺势而上。在全国光伏产业回暖的大环境下,合肥更是紧紧把握机会、加速前行。
今年,中利集团、林洋电子等一批重点企业签约落户我市,必将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助推合肥早日打造“光伏三峡”。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表示,合肥倾力做好“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文章,走上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特别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加速集聚,形成了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光伏电站等较为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正在打造全国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放眼长远,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方向、是趋势,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群星汇聚,光伏产业强势崛起
经济的每一次起跳,无不源于一个产业的崛起;产业的每一次飞跃,无不源于一个个大项目的带动。
2010年,海润光伏合肥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1年7月正式投产;2011年,晶澳太阳能签约落户合肥,2012年2月,投资额高达135亿元的合肥晶澳太阳能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去年9月,四川通威集团接收合肥赛维,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实现投产运营,并将订单签到了年底。
在光伏大鳄纷纷抢滩合肥的同时,本土企业也在加速崛起。
阳光电源,合肥本土成长起来的光伏企业,于2011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中国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诞生,并迅速成为资本市场最为耀眼的投资明星,截至去年底,其逆变器全球累计出货量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中南光电,合肥本土又一明星企业,拥有100多项专利,产品销往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超10亿元,其中出口销售额超5000万美元。
目前,我市现有从事光伏生产的企业30余家,其中龙头企业8家,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原料—太阳能电池—集成组件—发电工程的光伏产业链,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今年以来,晶澳太阳能、海润光伏、阳光电源、中南光电、通威太阳能等光伏企业呈现复苏增长态势,相继加大技术改造和投资力度,全面恢复和扩大产能。目前我市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逆变器产能已达8GW,1~7月实现产值128.3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74.5%,已成为国内有较强影响力的光伏生产基地。
示范应用,光伏产业动力十足
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应用,反过来,应用为发展增添强大动力。一手抓应用,一手抓生产,我市发展光伏产业坚持“两条腿”走路,充分利用自身光伏产业的基础,通过政府推动、拓展西部市场、加大示范应用力度,实现产能释放,拉动光伏企业发展,推动了光伏产业的腾飞。
发展初期,合肥面对发展难题,坚定不移走出去,借光发展。2011年以来,针对光伏行业出现的特殊情况,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确定光伏产业的“借光发展”战略。2012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四次带领本地企业到西部寻求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去年9月6日,合肥阳光电源和三峡新能源在酒泉共同建设的100MW地面电站一期50MW项目实现并网发电,正是合肥前往西部地区开拓市场的一个缩影。
“走出去”的同时,合肥迅速将目光投向了自身,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光伏应用的样板工程。去年8月,国家能源局公布第一批1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名单,合肥高新区榜上有名,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的示范区。今年2月23日,在高新区合肥荣事达三洋二工厂,由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合肥荣事达三洋屋面光伏电站一期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成为18个示范区中首个并网发电的项目;去年,合肥在全国率先启动光伏下乡扶贫工程,探索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充分利用滩涂、鱼塘及农业设施,光伏大棚、渔光互补等新的应用方式也在摸索中。
市长张庆军指出,当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们将认真借鉴先发地区、先进企业发展光伏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不懈地抓好光伏企业的引进和壮大,通过大胆创新,狠抓示范应用,促进我市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要抓好企业技术升级,引进储能项目,完善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针对太阳能光伏电站投入大、收益期长、收益相对固定的特点,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吸引外部投资和民间资本,积极探索实行资产证券化、引进金融租赁等商业模式。围绕美好乡村建设、环巢湖生态治理等,结合农村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大力推动新能源在乡村示范应用。把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光伏应用第一城”。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目前,我市在肥东县八斗镇28户家庭又开展了光伏应用最新探索,创新了“企业农户共同投资、发电收益分成”的新模式,未来这将成为合肥光伏应用的又一首创之举。
招大引强,光伏发展马力强劲
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大产业、推动大发展,这是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今年,又有一批明星企业加入合肥光伏大军,成为推动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生力军。6月11日,市政府与中利科技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市政务中心举行,中利科技集团一期投资10亿元,将在巢湖开发建设100兆瓦光伏电站,力争在2014年底前完成并网发电。同时,中利科技集团在未来5年拟在合肥投资超过100亿元,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
近日,江苏林洋电子又与合肥经开区达成投资意向,注册资本1亿元从事地面、分布式、家庭光伏小系统的开发生产,瞄准应用市场。林洋电子最早以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名义于2006年12月21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截至今年6月30日,该公司光伏系列产品实现主营收入8108万元,占其上半年收入的9.61%,主营利润1298万元,毛利率16.01%。林洋电子的加盟意味着又一家上市公司将落户合肥,为合肥光伏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除此之外,京东方、正泰、中电科等企业也分别在我市注册新能源子公司,瞄准太阳能光伏领域。上半年,市经信委还邀请信义玻璃、正泰、48所等企业来肥考察投资,并专程赴江苏常熟、嘉兴等地进行招商,为做大做强合肥光伏产业招兵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