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光伏应用第一城”建设按下“快进”键

29.09.2016  05:08

尽管当前已经进入秋天,但是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依然是很多合肥人难忘的“最热炎夏”。往年迎峰度夏时,总会时不时拉闸限电,今年如此高温却少了这个动作,原因何在?人民网安徽频道在合肥市走访时得知,原来竟是光伏发电立下的“汗马功劳”。在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政策、光伏行业愈发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合肥市“光伏应用第一城”的建设,也已经按下了“快进”键。

光伏发电完胜“最热夏天

来自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合肥地区光伏发电并网总容量1058.76MW,其中,光伏电站项目32个,并网容量790MW,各类分布式光伏项目4103个,并网容量268.76MW。各类光伏发电今夏最大出力接近40万千瓦,成为合肥最大负荷创历史新高的有力支撑点。

如果没有上述光伏发电的有力支持,今夏,合肥地区就会出现近40万千瓦负荷缺口。”合肥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那样的话,《合肥市2016年有序用电方案》必然启动,全市要有400余户企业需开展有序用电错避峰工作,如负荷高峰时期这些企业不进行主动错峰,其中100户商业企业需限制照明或空调用电,其余300余户企业则无法持续正常生产。

在“史上最热夏天”的考验下,光伏发电成为了合肥市迎战用电高峰的“秘密武器”,这让在肥的光伏企业很是振奋。事实上,光伏发电因具有普遍、无毒、无污染、无三废、无噪声和用之不竭等优势,近年来受到各国普遍重视,发展迅速。《中国太阳能发展路线图2050》提出,2050年中国太阳能发电约占总发电量40%的宏伟愿景。国际能源总署预计,至2050年,光伏将成为第一大电力来源。届时,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光伏清洁能源将成为主导能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光伏应用第一城”为产业铺就康庄大道

回首合肥市的光伏产业之路,对能源危机颇具前瞻性的预见,可谓坚定了合肥市委市政府发展光伏产业、推进光伏应用的决心。2013年6月,在全球光伏市场低迷、国内市场应用不足,光伏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遭遇寒冬的严峻形势下,合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见识早、行动快,主动应对能源危机、环境压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广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发展,从2013年7开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光伏行业发展的特殊政策,为光伏产业的发展铺就了康庄大道。

合肥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目前,合肥市的光伏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项目带动投资近百亿元,累计发电3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8.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8万吨,发电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约3亿元。

在集聚晶澳太阳能、通威太阳能、海润光伏、彩虹光伏玻璃、中建材(合肥)新能源等国内外重点光伏企业的同时,合肥市积极培育阳光电源、中南光电等本地企业发展壮大,合肥光伏产业形成从玻璃基板—多晶硅原料—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储能电池—发电工程等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规上光伏生产企业达17户,世界级光伏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在光伏应用方面,合肥市同样走在全国前列:实施三大创新,全面推进光伏应用。

创新扶持政策:从2013年开始,合肥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涵盖资金补贴、光伏下乡等。今年又创造性地提出鼓励“互联网+”智慧能源平台建设、碳排放交易、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引领作用明显。

创新应用渠道:实施分布式光伏屋顶、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下乡、示范基地建设、光伏地面电站、光伏照明等六大工程,全面推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并且,创造性地将扶贫开发与光伏应用有效结合,探索出一条解决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解困的扶贫新路径,实现精准扶贫,开创全国之先河。首批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环卫驿站在高新区投放使用,实现发电、节能、美观实用等多重效益。

创新考核模式:合肥市将光伏电站建设纳入各县(市)区、开发区年度节能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定期开展光伏推广应用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以“派单”方式限期解决。截至目前,合肥市已并网项目85个,累计装机规模893MW,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记者 刘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