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以“六大工程”引领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05.04.2016  16:06
前不久,合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建设合肥市档案中心和数字档案馆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合肥市“十三五”规划编制专项规划之一的《合肥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业已起草完成,进入审定报批阶段。

      《合肥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十二五”时期档案工作进行了回顾,对当前国际国内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档案部门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升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重点实施六大工程。

      一是安全管档升级工程。在保障档案实体安全方面,推进档案馆库建设,建成合肥市档案中心,完成县市区综合档案馆新一轮新馆建设任务,各开发区档案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有所突破。在维护档案信息安全方面,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积极推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加快档案数据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档案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实行重要档案信息异质异地备份,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二是资源建设覆盖工程。科学整合档案资源,拓展档案收集范围,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馆藏,确保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品质提升。在全市范围内建成、调整、规范以国家档案馆为主体,以专业档案馆、企业档案馆、机关事业团体档案室、镇街园档案室等为辅的档案网络体系。加强对机关事业团体、企业、社区、农村、项目档案的管理,探索建立文件管理中心,创造条件整合机关事业团体单位档案资源,加大对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活动档案工作的指导。

      三是开放利用便民工程。提升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拓展档案馆开展普及型教育、专业型利用服务和定制型政府决策参考的能力。完善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和现行文件查询场所建设,全方位、多渠道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推动跨馆合作提高远程查询服务能力,实现市、县市区综合档案馆联网查询,尝试民生档案跨省、市异地查询。加大档案开放鉴定力度,完善档案划控鉴定审查制度,优先对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民生等方面的档案鉴定开放。

      四是档案文化提升工程。开展“合肥骄傲”、“合肥记忆”等编研工作,将有价值的城市记忆档案文献资源整合成有利于社会共享的整体,形成一个城市的“精神家谱”。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及时跟进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定期编印资政参考等材料,主动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拓展档案宣传领域,利用各种新媒体宣传档案法规、普及档案知识、传播档案文化,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五是依法治档推进工程。出台地方性档案法规,对《合肥市档案管理条例》开展征求意见、调研论证等工作,加快档案地方立法进程。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将执法检查与档案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档案法治建设与全市法治建设同步发展。加强档案法治教育,做好档案“七五”普法工作,引导和规范社会各方面、各行业依法建立健全档案工作。

      六是创新强档保障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力度,使经费和人员随档案总量的增长、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方式的改进而增加。加大规范管理和制度保障力度,探索档案资源增值服务的档案管理体制。加大创新驱动和协作发展力度,鼓励档案社会化服务,鼓励档案部门与高等院校、新闻媒体、科研院所等机构加强协作。加大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力度,加强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授,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