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今年首个棚户区改造 律师介入把关所有程序
3月21日上午8时,原安徽拖拉机厂生活区内,66岁的杨素琴早早就来到交房现场排队等待。今年合肥市首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安拖东村项目在21日当天正式启动,这个改造项目共涉及900余户原安徽拖拉机厂的职工,他们也将成为此次改造的最大受益者,搬离棚户,待迁新居。
要搬家还真有些舍不得
毛永红、凌文海和杨素琴一样,都是曾在安拖工作三十多年的老职工,提起江淮拖拉机和安拖厂,他们满是自豪。“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现在要搬走了,心里有太多的舍不得。”凌文海表示,此次安拖厂棚户区改造采用原地安置,他和老邻居都非常满意,未来的新居,让他们在不舍中充满喜悦。
安拖厂的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安徽合肥农具厂,后几经发展多次更名,1973年正式定名为安徽拖拉机厂。
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和平路街道了解到,此次启动改造的安拖生活区基本上由清一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筒子楼”构成,那里光线差、狭窄拥挤,有的职工家庭多人蜗居一室,生活区里路灯不亮、下水不通、消防隐患等问题让许多住户早对旧城改造充满了期待。杨素琴告诉记者,自己早就盼望着早点拆迁改造,“能看到咱们老安拖人一个个都住上新房,我这心里真是太舒坦了。”
改造会保留老安拖厂的记忆和情结
2014年,和平路街道就开始做安拖厂生活区改造的前期工作,通过摸底调查和多轮征询群众意见,将安拖厂生活区居民的棚户区改造愿望变成2015年的改造行动。据介绍,安拖生活区从3月21日正式动迁,至22日上午,已有622户交房,动迁进展迅速。
动迁过程中,街道动迁组成员在反复上门沟通的同时,还在全市首开先河,聘请了律师团队,对拆迁过程中的所有程序进行把关,为群众从专业角度解读政策,同时对拆迁组的行为进行法律规范,确保所有流程合理、合法、阳光、规范。
而令安拖厂生活区老居民宽慰的还有一件事,就是曾被称为“公园工厂”的安拖,生活区里有许多老安拖人种下的香樟树,它们将在旧城改造中得到保存。和平路街道负责人蒋涛表示,安拖厂、香樟树是瑶海工业时代的记忆和情结,瑶海将在规划设计新的复建小区时,尽可能保留这些老树,既保留安拖人的记忆,也让重新建好后的小区绿荫庇佑。记者了解到,拆迁在即,许多老安拖人都会带着儿孙在树下拍张照片留念,见证自己年轻时那段机器轰鸣的辉煌岁月。
记者从瑶海区住建部门了解到,此次安拖厂改造项目区域总占地面积51.3亩,总征收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还响应群众呼声将属于瑶海区城东街道新庄的约100余户列入了改造范围,而整个2015年瑶海区旧城改造仍然保持加速度。47项城区改造工程中,旧城(危旧房及城中村)改造21项,另外还有12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和7个小街巷整治项目,这些项目的启动或推进都将大大改善瑶海民生,惠及更多瑶海市民。(合肥在线-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