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交通超脑试点区域通行延误减少20%

20.07.2019  02:35

   中安在线讯 据江淮晨报报道,近年来,尤其是合肥市数据资源局成立2年来,合肥市不断强化“六链”聚力,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合肥市2018年数字经济总量2920亿元,占GDP比重37.3%,增速全国第二。预计合肥市2019年数字经济总量3210亿元,占GDP比重超38%。

   数据链 交通超脑试点区域通行延误减少20%

  数据汇聚共享,是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副局长王伟透露,目前,市级大数据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基本完成建设,共汇集数据221亿条,电子证照系统完成身份证、营业执照等114类、4676万证照数据入库。

  “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4328项,累计共享交换数据69618次,在全省率先实现数据跨层级跨区域共享。”王伟介绍,为了推动交通拥堵情况改善,合肥市积极推进全省首个交通超脑建设,每天接入数据1.9亿条,试点区域通行延误时间减少20%。

  另外,合肥市还在高新区建设全省首个区域经济大脑,已经为2218家企业精准推送政策,累计发放奖补资金7214万元。

   创新链 建设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400多家

  为了推动数字核心技术突破,合肥市聚焦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积极打造信息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形成涵盖基础研究、共性技术攻关、转移转化、创新服务的创新体系。建设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400多家,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10个,2018年入选全球科研城市50强。

  目前,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天地信息网络(安徽)研究院、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合肥中心)等数字技术领域重大支撑平台已经启动建设,科大讯飞智能语音、中科大类脑智能、海康威视视觉感知、寒武纪智能计算、神州泰岳智能语义等开放性创新平台矩阵逐渐成形。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还聚焦量子和人工智能两大颠覆性技术,中科大18个量子比特纠缠刷新世界纪录,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肥诞生,科大讯飞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连续十一年勇夺全球第一。

   人才链 全市大数据从业人员已超18万人

  合肥市依托中科大、中科院合肥分院、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大院大所大平台,打造人才平台链,完善人才20条、创新创业8条等人才政策体系,打造人才政策链。

  依托合肥国际人才城,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链;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打造人才培养链。

  数字经济智力支撑是各类专业人才。王伟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市集聚各类人才173.3万人,其中“两院”院士123人、国家特聘专家27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95人,大数据从业人员超18万人。

   孵化链 高新区集聚量子关联配套企业29家

  王伟表示,近年来,合肥市大力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发展新动能。目前,合肥已跻身国内人工智能“五强”城市,中国声谷产值达650亿元,入园企业超过450家;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企业超190家,形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完整产业链条。

  在合肥,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形成了以新华三、中新网安、四创电子、中电科38所等一批龙头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产值约370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速超20%。此外,量子产业初具雏形,高新区集聚量子关联配套企业29家,科大国盾估值超200亿元。

   融合链 建成57家智能工厂、495个数字化车间

  在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合肥市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目前,全市128家企业通过国家贯标评定,两化融合指数位列省会城市第6位。同时,大力实施“数字+”应用示范推广,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及产业园启动建设,建成滨湖智慧医院一期,扫码乘车成为现实。

  此外,合肥市还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上云企业超过3000家;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推动合力叉车、美菱等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京东方、联宝电子成为智能工厂典范。

   生态链 推动各县(市)区数字经济特色发展

  王伟介绍,为了打造数字经济的生态链,合肥市正不断强化全市一盘棋布局。根据各县(市)区产业基础和优势,合肥市大力推动数字经济特色发展。

  目前,高新区正在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经开区正致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新站区聚焦“芯屏器合”新型显示产业,瑶海、庐阳、蜀山、包河全力打造物联网科技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大数据小镇、滨湖金融大数据中心,肥东、肥西、长丰、庐江、巢湖分别聚焦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数字+”农业创新应用“数字+”文旅。

  -相关新闻

   合肥市加快推动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

  自去年6月入选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智慧城市国际标准试点城市以来,合肥市以建设标准引领型的智慧城市样板城市为目标,加快推动智慧城市领域标准化建设。

  在构建标准化工作体系方面,合肥市推动成立安徽省智慧城市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集聚全省政府、高校及企业智慧城市领域专家委员43人,形成统一的标准技术归口组织。另外,成立了智慧城市标准研究院、智慧城市标准研究院有限公司,搭建标准研究测试和合作创新平台。

  在加强关键领域标准研究制定方面,合肥市对接ISO要求,测试ISO3715X系列3项智慧城市国际标准,还正式立项制定ISO37163《智慧交通之城市停车场配置指南》、ISO37166《智慧城市规划多源数据集成标准》2项国际标准。

  同时,率先推进基础设施、数据交换共享、动态静态交通、智慧环保、智慧社区5项智慧城市关键领域地方标准制定,加快破解信息孤岛、交通停车、环境污染、社区服务等城市发展痛难点问题。

  (晨报记者 方佳伟 实习生 吴卓)

原标题:交通超脑试点区域通行延误减少20%
皖16地级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出炉
记者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中获悉,News.Hefei.Cc
合肥地下管线将各有“专位”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报道,中安在线
昔日人才东到“海”,如今复归“皖”里来
   中安在线讯 据新安晚报消息,7月18日,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