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互助式教研”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有学者提出,教师同伴互助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方式,教师之间为了提高教学表达技能、学习新的教学技能、解决课堂存在的问题等,而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技术、经验,以及相互提供反馈、支持和帮助”。新课改也要求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懂得反思、善于合作,成为研究型教师。合肥市英语教育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现场,用对话―协作―帮助为主要方式,积极开展“互助式教研”活动,搭建了一个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其具体做法包括: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跨学科活动、跨区活动、城乡教师互动、校际之间活动、中外交流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
备课组活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在各校的英语备课组活动中,研读教材是重要内容。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中学英语备课组的老师采取自我研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思想、思路、体系和教学建议等;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增加、减少、替换、改动及整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市英语教研室结合各校开展的教师“青蓝结对”和“拜师会”活动,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学习、取长补短。新老教师在一起学规范——教学计划、教案格式、板书书写和设计等;共研讨——如何处理教材,选择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课堂的管理等;教学资源共享——包括技术、方法、课件、教案、学案、评价等备课资源。实现真正的优势互补,形成既统一、规范,又有鲜明个性的教学风格,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据介绍,结对教师间的互帮互学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辅导、测试等。如此,“徒弟”也可以站在老师的肩膀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最终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研组活动——源于实践 回归实践
教师要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多渠道和广泛学习与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文章,撰写感悟性文章,有助于提升教师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互相交换与学科话题相关的知识和文化,有助于丰富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开阔视野,增进教师间的理解和沟通,为促进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修炼教学真功夫的道场,更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课堂观察与研讨也是合肥市中学英语教研组活动的重要内容。观察别人的课堂可以使老师以他人为明镜修正、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请别人观察自己的课堂能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表现;自己观察自己的课堂能更清楚地发现自己未曾察觉的错误和陋习,更精细化地修正自己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合肥市英语教研关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的形式、方法和意义;学习命题技术,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握考试方向,了解命题的流程和方法;研究近5年中、高考考试真题的考点分布和选材特点;研究学生的错题,发现知识遗漏和能力缺陷,实现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系列的研究,发挥了测试对课堂教学的反拨作用。
跨学科活动——互通有无 大开眼界
2014年1月7日,六安路小学六楼多媒体教室内,六小的青年语文教师徐丽丽和来自美国的外教Caithin向该校英语教师呈现了一堂语文识字教学和一堂五年级英语语音课。本次活动旨在提高该校英语教师专业技能,打破学科界限,促进跨学科、跨文化间交流。这项活动也是合肥市英语教研中跨学科听课的一个缩影。
市教育局英语教研室组织和安排教师参与各类跨学科听课;探索信息技术和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方法;开设学科知识专业讲座,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观察母语课堂教学,把有效的母语教学方法借鉴和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诸如此类的跨学科活动,达到了互通有无、大开眼界的效果。
跨区活动——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市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在各县(市)区、各校广泛开展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说课比赛、教师英语听力比赛、无生上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教学答辩比赛、同课异构活动,组织教师学习、观看全国同行英语课堂教学比赛的录像课,分别以县(市)区、学校为单位观摩、学习和分析研讨全国英语课堂教学比赛的录像课。让教师感受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英语教研还注重搭设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定期召开合肥市中小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每两年一次,至今已成功连续举行过15届。同时,开展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高考复习研讨会,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起始年级的教学衔接研讨活动,优质课展评和汇报活动。
此外,还通过组织和承办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中学英语盛会,拓宽教师的视野。如2008年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初中英语教学研讨会,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王德美老师在主会场就教研活动开展的新模式作了一个多小时的主旨发言,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2010年承办了第七届全国中学(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0多名教师参会;2013年举办了全国初中英语听说技能培养暨听说能力测试研讨会,会议为来自全国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同仁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沟通多地之间的初中英语听说技能的培养和听说能力测试方面的一些经验。
城乡教师互动——发现差距 取长补短
2014年4月17日上午,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英语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在肥东县王铁学区中心学校举行,来自市区的两位小学英语名师展示了两堂示范课。课堂上,老师们以精心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手段、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激发了学生兴趣。两位老师以其灵动的课堂展示了独具的魅力风采,也让听课的教师们受益匪浅。与会者对此次观摩课作了精彩的点评,分别从两位老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生动的话语、典型的案例,让与会老师们对新课程价值观的取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多年来,市教育局英语教研室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通过上课、听课、评课、讲座、座谈等形式开展交流,同时组织边远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上课。名师送教下乡活动的开展,让教师们学到了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发现差距,也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取长补短,有效地促进农村地区英语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在城乡教师互动中,还采取多轮跟进式的方式,即每次研讨课均先由受援教师独立写教案,并在自己的教学班第一次试上,课后通过自我反思,对原教案进行自行修改,骨干教师下班听该教师的第二次课,交流、研讨、反思。之后受援教师去骨干教师所在学校听相同课型的课,交流、研讨、反思。接下来受援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次修改教案,再由受援教师执教,骨干教师下班听课,交流、研讨、反思、达成共识,形成案例,写好阶段性总结报告。如此循环往复,让教师能实实在在地看到自己的成长。
校际交流活动——搭建桥梁 互动分享
在英语教研方面,合肥市还创造性地组织跨学段听课。如初中老师进入小学、高中课堂听课,和小学、高中老师交流、研讨,充分发挥初中教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此外,组织教师到外地市和外省参观学习,聚焦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和方向, 学习考察归来后以报告(PPT)的形式,与本校教师交流分享在外学习心得和体会。
中外交流活动——借力而行飞得更高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英语老师如果能掌握广博的中外文化知识,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更加准确地解读教材中的隐性文化,帮助提高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
2000年起,每年都有国外教师来合肥市深入课堂学习和考察,其中合肥的友好城市美国哥伦布市来合肥市的教师人次最多。合肥市英语教师从2004年起开始定期到美国哥伦布市访问,自2012年起到美国的缅因州参加教育、教学培训。积极组织中外教师的互访和教育考察活动以及暑期培训,提高了教师的英语语言和文化水平,提升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能力,提高了大家对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和最新教学技术的使用能力。
2005年起, 合肥市多次选派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到美国哥伦布市的学校进行为期20多天的汉语教授和中国文化介绍活动。鲜明的活动主题、丰富的选材以及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法对提高美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为学校师生了解真实的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户。同时为合肥市英语教师近距离了解美国的教育、教学和英语文化开辟了绿色通道。
中美教师还成功合编阅读和听说教材。为使合肥市师生对当今的美国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真实的了解,学地道和真实英语,来自美国的Kyle Tong先生和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王德美合写了《高中英语拓展阅读》,于2006年正式出版。为帮助合肥市师生了解美国中学校园文化,两人于2010年再度合作,撰写了一本听说教材《走遍美国校园》,并由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美教师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共同备课也是中外交流的一种形式。自2004年起,来自澳大利亚的英语老师和美国的老师就开始对合肥市的中学老师进行了不同主题和不同层次的培训;美国老师对合肥市英语老师每两年一次的为期20多天的集中培训,现已过渡到每年一次为期10天左右的培训。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每次都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与美国老师一起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并全程参与培训课程的实施和调整,确保了培训的针对性和优良的培训效果。
课题研究——解决问题成就发展
近年来,合肥市中学英语学科有多项市、省及国家级课题申报和立项成功,也有多项课题按期成功结题。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级课题“课堂阅读教学与英语高考‘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的相关性研究”的课题于2013年7月成功结题,并获全国课题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该课题由四个课题研究学校共同承担,参与研究的老师有60多位,研究时间长达四年多。本课题的开展从根本上促进了教师从理论水平到实践能力的提升。
课题验收组专家们在认真听取课题组的汇报、深入课堂听课、查阅资料、现场质疑的基础上,一致认为,本课题研究圆满完成了预定的研究目标,研究效果超过预期,在全国同类研究中居于领先水平。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重点解决了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所存在的为学词汇而学词汇、阅读技能缺乏和阅读兴趣不浓等问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观念得到了更新,阅读教学的课堂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了一支协调合作的教师团队;丰富、延伸和拓展了阅读学习和教学的材料,为高中生满足课标中3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提供了有力支撑;构建了把日常阅读教学和阅读复习进行有机、高效结合的阅读教学的新路子,打破了传统的高中阅读教学的模式和框框。
英语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坚持指向性与课堂教学实践密切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撑,定目标作实践,循序渐进地去突破,成就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特约通讯员:马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