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体化通关时间节约12-24小时

29.11.2014  21:32

合肥 海关副关长贾江28日表示,长江三角洲区域5个海关(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和合肥)于今年9月22日率先实施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目前成效初显。

安徽 省政府新闻办公室28日举行发布会,贾江在会上介绍说,至10月底,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作业平台累计接受合肥关区申报报关单27769票,改革成效初步显现,一体化改革给安徽省进出口企业带来的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关手续更加简化。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取消了企业准入资质审批,降低了门槛,不同类别企业均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体化通关方式,通关模式的选择更加科学、自主;此外,还减少了通关操作环节,报关单电子数据申报、纳税、放行均在申报地海关完成,企业不需要到口岸海关办理二次放行手续,通关手续更加便利简洁,关企沟通更加顺畅。

二是通关效率明显提高。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使企业可以自主选择进口货物查验地,根据企业意愿自主选择进口货物在口岸海关进行查验或是通过转运分流转到属地海关查验;同时,区域内海关出具的预归类、预审价和原产地预确定的决定和其他行政许可,在区域内海关也实现互认。初步估算,一体化通关的时间比改革前节约12-24小时,通关效率明显提高。

三是通关成本大幅降低。以在上海口岸出口的一体化货物为例,除查验外,电子数据申报、纳税、放行均在申报地海关完成,而出口货物可在申报地海关放行后的当天内进港,企业无需再到口岸海关办理二次放行手续,使整个口岸放行过程中手续费用较改革前节约近50%;此外,区域通关一体化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相较于之前的转关运输模式,企业只要没有违法违规行为,可直接在合肥报关、口岸放行,同时可使用非海关监管车辆进行转运。据估算,整个物流费用可相应节约25%-30%。

贾江表示,下一步,合肥海关还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一是进一步优化通关监管。加强一体化通关情况监控,开发监控系统,及时监控关区一体化通关运行情况。完善联络员制度,进一步明确相关作业规范,加强各业务现场联系沟通,确保有效监管、高效服务。

二是进一步扩大受益范围。由于目前的一体化作业仅包括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通关一体化,不包含“区区间”(特殊监管区域之间)和“区港间”(特殊监管区域和空港、海港之间)的通关业务,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建议总署将此类业务也纳入一体化模式运作。

三是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保持与长江经济带各关的常态化沟通和互动,做好和长三角各关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交换,实现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技术保障应急预案,确保紧急状态下信息系统保障到位。

原标题: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改革给安徽外贸企业带来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