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团队助力嫦娥五号“月球挖土”
11月24日,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但少有人知,此次“月球挖土”任务顺利开展的背后,还有咱合肥力量的“助力”。来自合肥工业大学的科研团队连续7年奋战在科研一线,为此次探月工程取样钻具温度分布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潜心科学研究,助力大国重器
在此次任务中,“嫦娥五号”将经过11个阶段、20余天的在轨飞行过程,采集约2000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这也是目前我国工程难度最大、技术难度最高、关键环节最多的深空探测任务。
从地外天体直接采集样本,可以获得第一手宝贵研究资料,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天体乃至宇宙的历史。然而,在月球钻采取样时,由于钻进过程中无法对钻具进行物理冷却,加之月面的高真空、低重力以及月壤复杂的构成和极差的导热特性等因素,取样过程中,钻进系统极有可能因温度过高导致结构件破坏甚至烧钻,造成采样任务的失败。
也因此,精确掌握钻进过程中钻具温度的分布信息对确保采样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对确定钻具构型和钻进规程等具有指导意义。
作为我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合肥工业大学科研人员和广大校友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任务,潜心科学研究,助力大国重器。记者了解到,该校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余有龙教授及其科研团队,连续7年奋战在科研一线,致力于探月工程取样钻具温度分布的精确测量。
针对月球钻采取样所遇的这一难题,余有龙带领科研团队在近20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理论方法、制定了测量方案,并研发了测量装置,不仅实现了在月面工况下钻具温度分布的精确测量,还实现了全构型钻进装置复合载荷分离与在线检测,为“嫦娥五号”采样钻具的材料选择、构型确定与优化以及钻进参数的底定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该校多位毕业生投身航天事业
记者了解到,建校75年来,该校培养的30余万名各类人才坚守在祖国建设发展的各条战线上,其中一大批成长为国家航天事业的骨干和领军人才。
从西昌到文昌,合工大校友刘召金2001年毕业后,始终奋战在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一线。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他承担着质量安全与控制任务,主要负责航天推进剂的化验工作。2014年,该校毕业生宋祥也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航天人,为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通信工作提供保障。在发射场目睹“嫦娥五号”发射成功,他们在感到光荣与骄傲的同时,更时刻牢记着使命与责任。
“‘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为我国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我国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上取得的最新重大成就,也极大地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合肥工业大学校长梁樑表示,在深受鼓舞、备感振奋的同时,学校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凝心聚力、奋力拼搏,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周慧 夏瑞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梅梅
[ 编辑: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