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牵动监狱民警远赴三百里帮教[第340期司法连线]
“俺爸,听奶奶说,多亏了监狱的警察叔叔,学校帮俺减免了学杂费。 ”电话那头,女儿余慧慧稚气的童声传来,电话这边,身着囚服的父亲余亮已泣不成声。
余亮是宿州监狱七监区一名服刑人员,3月16号的这通亲情电话勾起了余亮心中对女儿的歉疚,但也让他积压心头多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前些天,监狱民警为了我的事,赶了300多里路到俺村里,帮俺家解决困难,现在慧慧上学有保障了,俺娘的低保也落实了。”余亮说,政府的恩情,他无从报答,只能用加倍努力的改造来回报!
据监狱负责同志介绍,之所以驱车300多里赶赴余犯家中开展扶助帮教,起因是监区民警及时觉察到余犯的“一声叹息”。“今年春节前一段时间,我们发现余犯的精神状态和以往有点不大一样,经常一个人在宿舍默不作声地呆愣着,有时还伴随着一声声的长叹。 ”监狱七监区教导员回忆道,察觉罪犯余亮异常的改造情绪后,承包民警对其进行了个别谈话,发现余亮心里面果然藏着事儿。
原来,余亮入监服刑以后,妻子便与其离婚,家里只剩下一老一小,年迈的母亲身患顽疾,要长期吃药,女儿余慧慧还有轻度自闭症,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三亩耕地,生活极度困难,而春节前的一件事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今年年前的一天,余亮从母亲口中得知,女儿慧慧可能无法继续上学了。因为村里只有小学三年级,镇小学离村子又太远,慧慧今年升四年级,要继续上学只能搬到镇上租房住。余亮知道,搬到镇上意味着其母亲无暇务农而断绝收入,家庭也将陷入崩溃,这种情况下,只能让女儿辍学在家。
“获悉情况后,我们一方面积极安抚余犯,做其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寻求亲赴余犯老家开展社会帮教,从根本上消除因余犯思想波动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七监区教导员说,监狱领导对他们的想法非常支持,于是便开启了赴利辛县董园村300多里的帮教之路。
到了董园村,监狱民警多方走访,分别与司法所、村支部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介绍了余犯的狱中改造表现和其家庭存在的切实困难,商请对该犯家庭进行救助。经过监狱与当地有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余亮家庭的低保成功办了下来,其女儿余慧慧今后在镇小学的学杂费也得到了减免,祖孙俩的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民警同志,你们是慧慧的大恩人!”在成功完成帮教任务返回宿州前,余亮母亲拉着监狱民警的手,难以平复心中的激动。
据了解,近年来,宿州监狱积极拓宽教育改造途径,注重构建教育改造社会化体系,积极开展社会帮教和亲情帮教活动,为维护监狱稳定、社会和谐提供坚实保障。(文中服刑人员及其亲属均为化名)李由
稿件来源:2016年3月31日安徽法制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