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正,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

14.02.2015  11:24
  司法公正是法治建设的核心要求。如何才能真正地实现司法公正,让公众尊重和信服司法裁判,从而让守法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全市司法机关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4年,市中法刑三庭在审理安徽省合肥监狱提请的三类罪犯减刑案件、假释案件时,率先在全省引入人民陪审员制度,聘请退休人民教师刘兆祯为人民陪审员全程参与案件的审理和合议过程,并依法保证刘兆祯的表决权。在此基础上,刑三庭还邀请了人大代表走进庭审现场,旁听庭审,将备受公众关注的减刑假释案件审判全程晒在“阳光”下。

  不仅如此,2014年6月,该庭在全省率先实行减刑、假释案件上网公示程序,所有生效减刑、假释裁定文书一律网上公布。截至2014年12月,该庭向社会公示了4711名服刑人员的减刑、假释情况。“通过司法公开实现司法公正,不仅可以保障人民群众对这类案件审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还能够提升人们对司法工作的信任度和认同感,进一步彰显司法权威。”市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中院刑三庭的做法是我市在法治建设过程中,确保司法公正的一个缩影。

  2014年,我市大力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完善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让人民群众真切地看得见、感受得到司法公正。

  执行工作不仅事关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实现,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是否得到履行,更事关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捍卫。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执行难,执行难,赢了官司输了钱”的说法深深困扰着合肥法院系统的法官们。“执行再难也要想办法破解,最大限度压缩失信执行人的‘生存空间’,法院应当有所作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破解执行难,合肥在全省步步领先。2014年4月16日,合肥法院司法查控网上线,庐阳区法院率先实现平台对接,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更加方便。8月29日,庐阳区法院将468名失信执行人名单,在辖区基层的百余块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纸质名单手册也被放置在社区的显著位置供市民取阅。这是全省首个将“老赖”名单发布到最基层的法院。2014年11月,市中院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动惩戒的意见》,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动惩戒,让“失信者”在生活中处处受限。2015年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有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示范法院”名单,市中院和庐阳区法院榜上有名。

  记者了解到,2014年,我市司法机关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司法责任机制方面,走出了一条内部防控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司法公正之路。下一步,我市政法部门将结合司法体制改革,针对容易发生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执法司法权运行体系,保证司法公正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