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华阳
近日,李华阳长篇小说《古城巷》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紧贴现实生活,故事传奇曲折、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朴实幽默,是作者具有全椒地域特色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力作。著名作家杨小凡评价这部小说:大胆优化和运用了幽默风趣的椒地方言,继承了《儒林外史》的辛辣与嘲讽神韵,构建了属于李华阳自己“独一个”的特色文本。
李华阳是全椒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计发表作品140万字。退休后专心写作,已出版“襄河乡土小说”系列6部。著有小说集《凤凰街》(与夫人尚家芸合著)《驼巴罗曼史》,长篇小说《凤凰街街长》《襄河湾》《襄水魂》,《古城巷》是作者第四部长篇小说。其中《凤凰街街长》获2007-2008年度安徽省社科文艺奖,《襄水魂》荣获滁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其本人荣获安徽省第二届老作家文学贡献奖。
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的李华阳,在古全椒这块热土上生活了近七十年。1960年参加工作,当过工人、车间主任、厂长、经理,工作的变动一直没有离开全椒。在他所在的企业,曾经历艰险,濒临破产。后来,企业搭上全柴崛起的快车道,快速发展。1987年时,企业产值只有30万元,由于领导团队的努力,到了1997年,迈到了3000万的规模。企业快马加鞭,大踏步前进的年头,也是他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块土地的风云变幻、人事更迭、悲欢离合他都经历了,这块土地上人文积淀、历史传说、风物故事他都精研了。李华阳工作之余爱写小说,先后在报刊上发了数十篇。一段段小故事、一个个小人物、一篇篇豆腐块大小的小说,写得生动得为,引人入胜。可以说粒粒是珍珠,偏偏是妙文。
退休后的李华阳,激情犹存,老有所为,华丽转身,迈上了小说创作的快车道。用他自己的话说:“退休以后,能吃能睡,精力充沛,觉得时间宝贵,不能浪费,就专心在家写小说,短篇、中篇、长篇都写。”从2004年到现在,十多年时间,他写了4部长篇小说,2部中短篇小说集,累计140万字。他写的小说,高产质优,多次受到省、市、县政府的表彰奖励。更得到读者,尤其是家乡读者的青睐。
每一个作家都有一个精神的家园和心灵根据地。全椒就是李华阳心中的“家园”和“根据地”。没有对全椒这块土地和人们的大爱,任何一个技艺高超的作家也是写不出感人和传世的作品的。但纵有这份大爱,如果没有持久的文学积累和素养,也是不能够构建出小说的世界,给人留下文学的美感和享受。杨小凡说,李华阳对这片土地是熟稔而深情的,他的小说基本都有人物原形,人物都活动在特定的街巷与村落,每个人的举止言谈、嬉笑怒骂、吃喝拉撒都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典型性格铸就了文本的典型性。
李华阳的小说创作都是贴着家乡写、贴着襄河写,用家乡的语言写家乡的人和事。他说,过去上班工作繁忙,应酬频繁,只写一些短篇的小说,散见于报刊。2004年,他将这些小说结集成《凤凰街》一书。由于该书很受欢迎,李华阳有了写一部地道全椒味道长篇小说的冲动。经过一段时间构思,在深入研究《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写作方法的基础上,他决定采用“冰糖葫芦”结构方式,用“街长”这根主线,把“凤凰街”上的人和事串联起来,写“三年困难时期”到“文革”前这段特殊历史,写全椒民俗风情,写他熟悉的“左邻右舍”。他2005年4月动笔,一口气写了4个月,完成了30万字的初稿。李华阳说:“本想打持久战,没想到几天一写,过去经历的人和事,一齐涌进脑海,写好了一段,下一段故事、细节、人物、语言,竟然自动蹦出来。”
2007年9月24日,全椒县文联召开《凤凰街街长》新闻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
原安徽省省长王郁昭为《凤凰街街长》一书出版发来贺词:承琅琊神韵、扬儒林文化、创文坛佳作、为时代留痕。
原安徽省文联副主席俞凤斌说,李华阳用4个月时间写了30万字,对于专业作家来说也是写之不易,何况他是个退了休的业余作者,这仅仅有才华是做不到的。
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宗法在当年11月23日安徽日报撰文指出:平心而论,不管从人物塑造,风俗描写还是主题开掘,《凤凰街街长》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尤其在语言表达境界,在近年安徽乃至全国长篇小说中也属比较突出的一部。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这是一部卓具特色,(地狱特色、时代特色和个性特色),可以传世的市井风俗画卷。
一次偶然的会面,家乡一位老先生对他说,写了凤凰街,你要有时间和兴趣,也应该写一写袁家湾。说者无心,听着有意。之后,他开始琢磨袁家湾,并在2011年付梓出版了《襄水魂》。
李华阳回忆:“我写《襄水魂》一书,就是要记下那段短暂的历史,记下社会转型期发生的矛盾,还记下袁良柱、田力、沈建华那些坚守信念,脚踏实地为经济建设出力流汗的传统工人的形象。没有这些人的努力,就没有家乡现在这样雄厚的经济规模。”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会上,主持人赞扬莫言的小说是魔幻现实、民间故事、历史加当代,巧妙地柔和在一起。那时候,李华阳正在县电视台做《老李讲故事》的节目,每周一期,讲述家乡民间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也因此受到启发,并系统地阅读了全椒乃至滁州市的民间故事。许多民间故事,后来都揉进了《古城巷》一书中。
杨小凡说:“李华阳是个讲故事的高手,研读李华阳的小说,我深深为他对现实主义创作真谛的体悟、学养积累的深厚、小说技法的运用所折服。”
沉心创作几十载,老有所为,李华阳获得了太多的褒奖和荣誉,对于此,他只是谦逊地说:“感谢生活的馈赠,给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让我写出襄河乡土系列小说,又让我歪打正着,跌跌绊绊地闯进了文坛。”
文章风骨尤壮年,如今的李华阳几近古稀,但创作的热情和力道却依然不减,甚至可以说是“青春勃发”。而一如既往地写好全椒故事,也正是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是什么让他如此执着?他说:“只因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