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连接江淮的梦想即将实现
6月22日,京杭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们将目光聚焦在那条沟通南北水系的大运河上。但在蜀山区小庙镇,也有一条开凿于东汉末年的古运河,这条运河试图贯通江淮水系,但在开凿至江淮分水岭时,因工程受阻而未能贯通。记者近日从水利部门获悉,引江济淮工程即将启动,1800年前古人试图在江淮大地上通过开凿古运河而贯通江淮水系的梦想,如今随着江淮运河的开凿即将变成现实。
1800年前古运河如今已经成了鱼塘
距离合肥汽车西站西侧一条小路向北走10公里左右,在通向新桥机场高速公路附近,便是蜀山区小庙镇将军街,这个以将军命名的小街,向南是一片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将军岭。在将军岭附近的一条乡村土路上,记者发现了一块刻有“曹操古运河遗址”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石碑,石碑的东侧,便是1800年前,曹操命人开凿,试图连接江淮水系的古运河遗址。
站在附近的高岗向东看去,只见这条运河遗址形态依旧保留完好,但运河河床已经被改造成为一个个养鱼塘,运河遗址更像是一个个连接在一起的长方形池塘。
据当地居民介绍,这条古运河遗址,一直有着“曹操运兵粮而开凿”的传说,记者查阅了历代肥西县志后发现,这条运河开凿于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为了东征孙吴,决定从六安到合肥城开凿一条人工运河,连接东淝河、南淝河,通过巢湖沟通淮河、长江水系,以便运送人马、粮草攻打东吴。曹军的一位将军带着人马开始挖掘,没想到挖掘到如今的肥西鸡鸣山附近时,出现了障碍。
清嘉庆《合肥县志》上曾如此记载这条古运河的开挖:“河道日挖一丈,夜长八尺”,也就是说一到第二天凌晨鸡鸣时分,开挖的河道又恢复原样了。面对如此情形,曹军一度以为开挖河道冒犯了神灵,就此停工,于是,这条运河只在此处留下了五公里左右的河道遗址。附近的山丘也有了鸡鸣山、将军岭这些和开凿运河相关的地名。
因江淮分水岭阻碍成为“烂尾工程”
1800年前,江淮大地上的这条运河为何开挖至此,就草草停工?千百年来,当地流传着“神灵阻挠河道开工”的传说,据将军街社区的老人们介绍,数十年前,他们深耕河道附近的土地时,在附近的地层下曾发现部分砂状物,当年曹军开挖河道时,可能也是挖到了这些流动性较强的砂质层,才会让白天开挖的河道到了第二天早晨又恢复原状。
此外,因为这里处于江淮分水岭,地势有着落差,也是这条运河无法贯通的原因。记者从水利部门了解到,江淮分水岭是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界线,贯穿肥西、长丰、肥东等地,海拔100米到300米,是合肥地区地势最高的地方。而曹操古运河所在的肥西县将军岭,正好地处于分水岭的海拔高处,加上土质的因素,曹军当年试图开凿的运河才因此成为一个千年“烂尾工程”。
贯通江淮水系的梦想即将变为现实
近1800年前,古人试图在江淮大地上完成一条沟通长江、淮河水系的运河工程,却因为土质、地形原因,在江淮分水岭处受到了阻碍。但此后,打通这条水系的呼声一直没有中断。据悉,毛泽东1953年在安庆发表谈话时,曾提出切开将军岭,沟通长江淮河的意见。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淮委、省计委、交通等部门对引江济淮工程的研究论证更是从未间断,而如今,这个梦想即将成为现实。近日,记者从省引江济淮工程领导小组了解到,引江济淮工程即将启动,该工程的规划报告已通过水利部的审查,而项目建议书正在等待相关部委的审批,并力争在明年7月开建。
在引江济淮工程未来的计划中,将通过开挖一系列运河,通过长江、巢湖水系至派河口的巷道,再经过江淮分水岭通过东淝河,再通过瓦埠河到东淝河口,最终通向淮河。同时,这项工程肩负着调水和通航的双重任务,将来能够通行千吨级船舶,为国内内河航运通航的最高标准,也就是说,未来通过这一系列的运河,淮河的船舶能够行驶至长江。
据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经过前期勘查,也在江淮分水岭处发现了这项施工难处,江淮分水岭宽约32公里,流入巢湖的派河和淮河的东淝河隔岭相望,如何通过分水岭成为一大难题,加上此处土壤为膨胀土,施工难度颇大。最终经过论证,穿越江淮分水岭的河道采取修建明渠的方式开挖,最深处要挖至45米,在蜀山区小庙镇大柏店东北侧处江淮分水岭的鞍部通过,将派河和东淝河沟通起来。待到这条水道开通时,1700年前古人未能实现的梦想,即将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