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水患”为“水利” 颍上全域旅游促精准扶贫

02.07.2019  08:43

国家3A级旅游景区颍上县王岗镇淮罗村庄台。王林洪/摄

提起颍上旅游,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旅游局副局长张浩首先向记者解释的是,“”这个字常常会被外地人写错——“”的左下方是一个“”。

地处淮河与颍河交汇处的颍上县与水有着不解之缘,它因水而兴,又常因水受灾。该县地处淮河沿岸,淮河、颍河流经颍上200多公里,县内河网、湖泊众多。过去水患频发,加上境内又是沿淮行蓄洪区,每逢泄洪,庄稼被淹,生态被毁,农民“靠天吃饭”,居住环境脏乱差,该县因此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底子薄的人口大县,在整治水利、发展经济的同时,变“水患”为“水利”,把劣势转化为优势,超前做起了旅游的大文章,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式的旅游资源开发,走上了全域旅游的“快车道”,还带动村民增收,有效实现了精准扶贫。

如今,颍上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拥有的风景名胜区包括:“全球生态环保500佳”景区两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两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4家。全县年接待游客690万人次。其中,八里河景区的接待人次曾一度超过了赫赫有名的黄山、天柱山。2018年,该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旅游带动全县6684人实现脱贫。不久前,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包括颍上县在内的18个贫困县正式“摘帽脱贫”。

靠不了老天爷,只能靠老祖宗和老百姓

安徽旅游界有句俗话,搞旅游要靠“三老”:老天爷、老祖宗、老百姓。在张浩看来,颍上旅游显然没能受到老天的恩赐,没有“原生性”的名山大川与人文景观,当年到处都是荒湖洼地,发展旅游毫无基础可言。

国内旅游学界将类似颍上的地区定义为“旅游资源非优区”,但是不少专家认为,“非优区”的弱势地位只是暂时的,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区位条件的改善,可以向“优越区”转变,有时甚至可能产生“突变”,表现为区内旅游资源数量突然增加,质量显著优化。颍上旅游的发展历程,恰恰为“突变”理论提供了现实的注脚。

据了解,该县旅游的起步得益于当年“大灾促大变”理念的提出。1991年那场百年不遇的淮河大水,让八里河人痛定思痛。为了彻底摆脱洪水的困扰,当地政府组织村民兴修水利,打坝筑堤,清沟理墒,由此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湖面,而人工取土则造成了岛屿与坡地,湖岛相映成趣。

水清了,坡绿了,外地人自发来游玩,于是我们提出造公园,变废为宝,发展旅游。”张浩说,颍上旅游的发展离不开老百姓,当年没有一台大型机械,村民硬是靠手挖肩扛造出了占地3000多亩的生态公园。因资金短缺没有设计图纸,村民们就比对着挂历上的图案,复制出“凯旋门”“北海白塔”……

八里河景区,这座农民“土造”的生态乐园,仿佛横空出世,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后来又升格为5A级景区。张浩清楚地记得,“变废为宝,变水患为水利”的生态旅游发展思路打动了景区评审会现场的专家,有人激动地说:农民伟大!农民万岁!

同样遵循着“变废为宝”的思路,颍上因地制宜地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煤矿塌陷区形成的数千亩水面,后来治理开发成迪沟4A级景区;闲置的淮河河滩地种上牧草,形成万亩淮上草原的壮丽景观;昔日城区的臭水沟,经过疏通清淤,形成宝丰河景观带。

当然,旅游不能仅仅依赖自然景观的建设,还需要注入文化之魂。“我们得感谢老祖宗,给了‘一本书’——《管子》,‘一盏灯’——花鼓灯。”据张浩介绍,目前该县正在重点建设管仲老街与花鼓灯非遗传习所,从而构建观光游、度假游、生态游、乡村游和文化游“五位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

乡村旅游带动精准扶贫

王岗镇淮罗庄台是沿淮地区抗洪过程中形成的特殊民居,洪水来临,房屋田地被淹,它是村民栖身的家园。因为空间受限,过去杂物乱堆、污水横流,庄台成为扶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如今,庄台“变身”为国家3A级景区,每逢节假日,外地人都会前来体验这种独特的民居文化。

据了解,该县抽出2.1亿元财政资金,用于22个庄台的综合整治。此外,淮罗村被列为全县9个乡村旅游重点贫困村之一,每个村配套建设资金40万元,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等“六化”目标,同时开展“八个一”项目建设,确保每村都有一个停车场、旅游公厕等。

村里开了5家农家乐,还有一家民宿客栈,它们均能得到政府部门的奖补。值得一提的是,贫困户子女报考旅游专业的院校,也能获得一定的奖励。

每天都有几桌人,假期人多,一年全家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村民罗享维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现在和妻子开起了农家乐。他告诉记者,目前环境改善了,搞旅游还能增收,很多村民都舍不得搬出庄台。

就在淮罗庄台脚下,夕阳之下,90后返乡创业者唐洪田正在花圃上伺弄着盛开的花卉。这位中南林大的毕业生过去从事园林设计工作,回到家乡流转了50亩土地,投入30多万元,在线下从事花卉种植,在线上进行种、苗的销售。这块拥有2000多个品种的花圃已经成为当地的网红旅游“打卡地”,经常有网友前来直播。

我们首先帮她开通路、水、电,这是发展旅游的前提条件,只有把基础搞好了,年轻人才愿意回来创业。”王岗镇党委书记汪涛介绍,县里出台了“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优先将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旅游产业发展倾斜。

这两年,回乡开民宿、农家乐的年轻人明显增多。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在汪涛看来,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预示着颍上旅游的广阔前景。(记者 王磊)

原标题:变“水患”为“水利” 颍上全域旅游促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