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护士投身抗疫一线 父亲离世仍坚守岗位
人物简介: 江燕,1978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蚌埠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2013年取得护理本科学位,1997年进入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先后在胸外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从事护理工作,2010年进入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感染性疾病防控工作。
事迹简介: 进入蚌埠三院感染性疾病科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员江燕一直工作在防疫减灾的第一线。江燕积极地投身到抗疫的前线,连续十几天每天保持12-14小时的工作时长,以医院为家,以发热门诊为阵地,穿梭在隔离病区的每个角落。1月31日下午,已经连续工作13天还在发热门诊忙碌的江燕接到养老院的电话,说她父亲病重呕血。她先打电话给丈夫,在得知丈夫因为抗疫需要,也实在走不开时,她急忙安排好手中的工作,准备赶往养老院,路上却被告知父亲已离世,竟没与老人见上最后一面。两个小时,她在养老院处理完老人的后事,甚至还没擦干脸上的泪水,又匆匆返回到发热门诊的工作岗位。
正文:
江燕:“父亲,我多想再照顾你一次”
——一位战斗在发热门诊一线共产党员的情怀
1月31日,对发热门诊的共产党员、护士江燕来说,无疑是极其痛苦的一天,已经连续工作13天的她照例早早来到发热门诊,在自己岗位上忙碌着,17:30左右,正在工作的她接到了老年公寓打来的电话,说是才出院没多久的父亲再次出现了吐血的状况,等江燕赶到,120已经宣布父亲去世了。那时候,江燕才知道,从此,她再也没有父亲了。
匆匆离开单位的江燕让同组的同事很担心,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两个小时后,满身疲惫和悲伤的她再次出现在发热门诊的病房,她说,科室的事情还没有安排好,她不放心离开。哽咽的话语和通红的双眼让人不由地心疼。
一天12到14小时的工作是江燕每天的常态,她穿梭在发热门诊的每个角落,不厌其烦地指导所有工作人员熟知并遵守流程,协调与检验科、放射科的对接,主动承担起隔离区的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感染性垃圾的收集、清理,做好空气消毒记录、厕所消毒记录,医疗废物垃圾交接记录等各种信息数据的填写上报。当医生发现高度可疑病例时,经过专家组的会诊,疾控中心的同意,需要为病患进行咽拭子及血液样本的采集,面对这项近距离接触可疑患者的工作,江燕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承担这项工作。“害怕与担心的情绪肯定有,但这是我的工作,我是一名党员,我本该如此。”江燕质朴的话语让人看到医者的担当与使命。
从开诊的前期准备,到抗击疫情的现在,13天,300多个小时,江燕始终心系一线的患者和同事们,一直保持每天12-14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没有推辞、没有抱怨,如一只燕子一般穿梭在发热门诊,默默地付出着。新冠肺炎的防控需要多个科室的共同协作,为了让不同科室的工作人员能尽快的熟悉流程,她不厌其烦地进行指导,协助临床科室与检验科、放射科、CT室的对接,提高了防控工作的效率。她自己还主动承担起隔离区的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感染性垃圾的收集、清理工作;每日做好空气消毒记录、厕所消毒记录、医疗废物垃圾交接记录等各种信息数据的填写上报;随时随地为医护人员更换污染的防护服和隔离服。当医生发现高度可疑病例时,经过专家组会诊,疾控中心同意,需要为病患进行咽拭子、痰液标本和血液样本的采集,这种近距离的操作对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的新冠肺炎来说,有很大的感染风险,面对这种风险,江燕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承担这项工作。当别人问她怕不怕时,她说:“我也有家庭和孩子,害怕与担心的情绪肯定有,但是这是我的工作,我是一名党员,我本该如此。”江燕质朴的话语让人看到了一名党员、一名疾控战士的担当与使命。
也正因为忙碌,每天8点上班的她回到家,已是满天星辰。考虑到自己和老公都是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者,她早早将孩子送离,由老人负责照顾。年前出院的父亲也被送到了老年公寓,“我原想着过年将父亲接到家里,好好照顾,没想到十几天前,父亲出院却是我见父亲的最后一面。”工作的忙碌让江燕和丈夫只有在年三十晚,两人在一起吃了一顿饭,跟父母,公婆,孩子,她已经十多天没见了,更别提吃一顿团圆饭。“每天只能通过手机联系,虽然很想念他们,但是疫情当前,我们的职业注定了我们如此,我们无怨无悔”。
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江燕愧疚不已,没能好好照顾父亲的她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去给父亲做一次饭,帮他买一件衣服。从此以后,父亲再也不能打来电话对她细细叮嘱,再也不能关心她几时回家。
可再多的悲伤也来不及细细品味,防控一线的战场还需要她的坚守,提起同组医护人员的默默坚守,江燕说:“我来不及休息,因为看着他们如此劳累,我不忍心。”
父亲出殡之后,江燕收起悲伤与疲惫,再次忙碌在发热门诊的各个角落,期盼着疫情早日结束,在春暖花开之际,可以放一束鲜花在父亲墓前,告诉他,我很好!武汉很好!中国很好!
[ 编辑: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