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跨越发展(4) 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长期以来,安庆师范学院秉承“地方需求、区域特色、协同共赢”的服务理念,立足皖西南,面向长三角,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团队,打造学科特色,构筑学科高地,积极强化与地方合作,在满足行业需求、服务地方发展、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主动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适应发展新常态
1、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学校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立足安庆市作为全国重要化工产业基地的定位,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发展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应用性专业。注重发挥学科优势,精心构建学科体系,建设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石油化工新材料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光、电、磁功能配合物和纳米配合物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光电磁功能材料省级实验室,安徽省氰化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油脂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近年来,学校已在石油化工新材料、功能配合物等领域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安徽省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优势,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如在新型催化剂开发上,黄晓华教授参与的研究成果《催化剂物性变量的耦合调控对重油制低碳烯烃的反应优化及工业实现》为探索全新的催化剂设计理念和研发模式开辟了道路,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鲁统部教授成果《纳微配位空间的金属——有机超分子组装行为及构效关系》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凸显地方区域文化特色,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安庆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安庆师范学院作为皖西南唯一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理应承担起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为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号召 ,学校成立了黄梅剧艺术学院,聘请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韩再芬为黄梅剧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学院设立了黄梅戏表演、黄梅戏编导两个本科专业并顺利招生,成为全国第一个培养黄梅戏本科人才的院校。
为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地方人文资源,学校建设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筹建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桐城派研究中心,在皖江文化研究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科研特色。目前承担了相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多项,承担了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成果转化重大项目——桐城派文化传承创新,参与国家清史工程文献整理项目;出版《皖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丛书》、《桐城派学术文化》等著作20余部;出版发行了《少年陈独秀》、《陈独秀纪录片》、《吴越》等电视剧本;撰写的安庆市第一部国产动漫片《宜城小妹》在安徽电视台播出,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文学院方锡球教授应上海教育电视台的邀请,赴上海主讲十二集系列专题讲座《说黄梅》,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被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等媒体大篇幅报道;深入开展方志的整理和理论研究,整理点校方志十余部,其中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版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
二、主动搭建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举办校企协作论坛,不断深化校市合作
学校与安庆市人民政府连续举办了七届“校企协作论坛”,听取了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进行了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对接,与中石化安庆分公司、ATG公司、华茂集团、曙光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300多项产学研协作项目,共建了6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学校还邀请安庆各县市区的主要领导来校就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座谈和研讨,邀请安庆市大中企业的企业家来校考察,进一步推进了校市合作向纵深发展。
2、选派优秀教师干部到市直部门挂职,创建校市合作新模式
2010年以来,学校先后选派20余名教师干部到安庆市直部门挂职,参与市直单位有关规划制定、决策咨询与服务、重大课题合作研究以及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挂职干部充分发挥个人专业优势,为校地合作搭建平台,积极开展专项合作研究,为挂职单位的员工开展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巩固了校企协作成果,同时也创新了教师干部交流机制,提升了我校教师干部了解地方、熟悉地方,服务地方的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
3、遴选科技骨干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地方一线
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坚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转化成果、提升技术。五年来,学校先后选派20多名科研骨干入驻安庆市有关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共建创新平台等,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学校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三、主动对接地方,全面参与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
近些年来,学校紧密结合安徽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立足皖西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产业经济与区域规划、生态旅游与环境治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感知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马祖长教授的研究致力于在运动生物力学信息获取与处理、人机工程等方向将传统的传感技术和检测技术在信息化时代进行学科升华,其成果《基于力传感的人体运动信息在线获取方法与现场训练指导系统》获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江豚保护研究是我校的特色优势方向之一,研究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生命科学学院于道平教授作为农业部濒危鲸类专家组成员、国家环保部评估中心水生动物评审专家,从事长江江豚保护研究27年,承担了香港保育基金会等多项重大课题,在全国首次查明了江豚感染死亡的原因,为濒临绝种的江豚的日后保护提供了切入点和预防的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引起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央电视台等多方高度关注。生命科学学院和生物芯片北京国家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安庆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项目”研究,获批经费450万元,项目研究将使安庆市在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因遗传性耳聋造成出生缺陷和残疾等方面的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将对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听力残疾防控工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战略中,经济与管理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依托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服务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了《安庆市产业承接平台与园区发展规划》、《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安庆市十二五节能规划》、《安庆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安庆市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等30多项规划编制工作。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紧紧抓住建设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大好机遇,积极承担各项科技任务,进一步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全面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力争实现新突破。(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