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打造创业创新孵化“空间”

16.11.2015  08:44

  安徽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坚持问题导向,破除体制障碍,推进政策落实。

    提升民企竞争力

    ——坚持问题导向,服务民企发展,引导优质资源向民营企业集中,推动企业走“专精特新”和集约发展之路

  采用独特配方,使产品中的橡胶部件耐温等级达到180摄氏度以上;开发自动喷涂机械,产品耐盐雾能力由192小时提升至480小时……位于蚌埠的安徽昊方机电公司深耕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行业,掌握大量关键技术,起草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产品远销欧美等汽车市场,全球市场占有率目前已达8%,牢牢占据行业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位置。

  像昊方机电一样,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我省一批民营企业坚持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之路,跻身行业领军行列,成为经济领域一道亮丽风景。

  引导优质资源向民营企业集中,推动企业走“专精特新”和集约发展之路,是我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一项重要举措。截至8月底,全省共培育认定40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的2.4%,贡献3.5%的销售收入和4%以上的利税。

  在稳定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科技创新、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民营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全省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企业数量总体不多、平均规模不大,特别是核心竞争力不强,行业龙头、领军企业偏少,去年我省规上工业企业16372户,分别相当于浙江的42.5%、江苏的34.9%,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仅29户。

  差距就是潜力所在。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自主创新并列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明确提出坚持问题导向,从思想认识、体制障碍、政策落实、工作推进等方面,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民营经济规模壮大、素质提升。

  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将“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列为十大重点工程之一。提出到2020年,民营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增注册企业70万家以上。

   激发“草根”创造力

    ——打造创业创新孵化“空间”,深化与知名民企合作,吸引更多徽商“凤还巢”

  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坐落着我省首家高新科技“众创空间”——银湖创客岛。首批10家创新团队今年5月入驻以来,享受“零成本”孵化服务,各项业务正逐步走向正轨。与传统孵化器不同,“众创空间”是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新型孵化平台。银湖创客岛提供零成本租金、零成本创业指导、零成本共享设计和微云服务平台,特别适合小微创新团队。

  目前,各地正把发展民营经济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更多社会成员兴办经济实体,以民办公助等形式支持一批融技术、风投、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建设。合肥市积极推动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强化发展科创社区、创意经济、新型服务业态等政策措施,打造“众创空间”,搭建让创客们绽放华彩的“大舞台”。

  10月13日,我省举办2015年徽商回归暨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对接活动,越来越多的优秀徽商愿意回乡创业。“安徽各级政府发展民营经济决心大,招商引资措施得力,发展日新月异。”上海宇硕投资控股董事局主席李士发用近年来在滁州、芜湖、宣城等地的投资经历告诉记者,安徽政策、区位、交通、人才等综合叠加优势加速释放,给徽商返乡投资提供了难得机遇。

  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提出,深化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引进更多省外境外企业家、战略投资者、技术和管理人才来皖投资兴业,推动更多徽商“凤还巢”。 “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竞争中,安徽要抢占制高点,就必须在发展民营经济、在招商引资创新上有重大突破。 ”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说。

  开辟成长新天地

  ——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全面放开投资领域,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等壁垒,放手让民营资本发展

  6月上旬,省担保集团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合作的首个PPP模式融资担保项目顺利放款。贷款企业为宿州市利和水处理有限公司,贷款金额8600万元,贷款期限12年;项目属污水处理类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采取特许收费权的方式,民营资本参股49%。

  7月21日,“创新城镇环境卫生PPP模式与综合治理实践论坛”在合肥举行。“以往环保工作单靠政府部门显得吃力,PPP模式鼓励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也为民营环卫企业提供了发展新机遇。 ”合肥劲旅环境科技公司董事长于晓霞介绍,公司已经与亳州市、肥西县政府达成了PPP合作意向性协议。

  作为当前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为解决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提供了资金保障,也打破了以往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和城镇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等壁垒,为民营资本提供了可以大显身手的发展空间。

  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明确,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全面放开投资领域,鼓励推动民营资本投资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铁路、电力等领域,切实做到平等准入、放手发展。鼓励民营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行同股同权,切实维护各类股东合法权益。搭建信息平台、做好示范推进,扎实有序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自去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启动到今年8月底,全省共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7.08万户,其中,企业户数达20.67万户。在新登记内资企业中,民营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分别占总数的95.37%和83.46%。作为简政放权、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包括“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大力推行注册登记便利化在内的商事制度改革,优化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繁荣。

  民营经济是“草根经济”。让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和扶持政策落地生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不断趋好,“草根经济”活力必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必定能获得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