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省政府安委会关于印发安徽省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
皖农机管﹝2016﹞172号
各市、县(市、区)农机局:
现将《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皖安〔2016〕7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各市开展遏制农机行业重特大事故工作情况请于每季度后10日内报省农机局管理处。联系人:张勇;联系电话(传真):0551-62620144;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
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2016年10月10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
皖安〔2016〕7号
各市、省直管县政府,省政府安委会各成员单位:
《安徽省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己经省政府安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并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有关重点行业领域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实施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同时,请各市、省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在每个季度后的15日内,将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开展遏制重特大事故有关工作情况报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联系人:李戈扬,联系电话:0551-62999551,传真:0551-62999544,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
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
2016年8月17日
安徽省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治本工作,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把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安全生产“牛鼻子”工程,以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为总抓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扎实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关口前移,超前辨识预判岗位、企业、区域安全风险,通过实施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加强过程管控,通过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闭环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执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强化事后救援处置,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
二、主要目标
到2018年,构建形成“覆盖所有地区、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全社会共同防控安全风险和共同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的责任、措施和机制更加精准、有效,“从严从实治安”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和巩固;构建形成完善的安全技术研发推广体系,“科技治安”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构建形成严格规范的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制度机制体系,使违法违规行为引发的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依法治安”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构建形成完善的安全准入制度体系,淘汰一批安全保障水平低的小矿小厂等生产经营单位以及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安全生产源头的管控和治理能力得到全面加强;实施一批保护生命安全重点工程,根治一批可能诱发重特大事故的重大隐患;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事故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1. 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和事故隐患排查分级标准体系。进一步落实《安徽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办法》(皖安〔2014〕4号),大力推广《安徽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监管实施办法》(皖安监一〔2015〕207号),对矿山、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特种设备、金属冶炼等行业领域,以及城市建设运行安全等,进行系统性风险评估。根据各类高危行业领域存在的主要风险隐患可能导致的后果,查找隐蔽致灾因素,并结合行业实际,研究制定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分级标准,为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提供依据。
2. 全面排查评定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等级。在深入总结分析2004-2015年我省境内较大、重大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每年排查评估重点行业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安全风险,依据相应标准,确定安全风险“红、橙、黄、蓝”(红色为安全风险最高级)4个等级,分别确定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建立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数据库,并绘制省、市、县以及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和重大事故隐患分布电子图。
3. 建立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按照“行业(职能)优先、属地为主、科学评定、分类指导、动态管理”的原则,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实施安全风险差异化监督管理。明确落实每一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管责任,强化风险管控技术、制度、管理措施,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定期进行区域性、行业性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发布预测预警信息和风险管控措施,健全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和重大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红色、橙色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预警。落实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岗位责任,建立企业安全风险公告、岗位安全风险确认和安全操作“明白卡”制度。
4. 实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进一步落实《安徽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59号)的规定,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建立自查、自改、自报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建设纵向覆盖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部门和重点监管企业,横向联接政府安委会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共享,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销案的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切实做到隐患治理“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留余地、不留尾巴,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2016年底前基本建成省级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实现隐患排查和监管执法等数据信息入库,到2018年,基本形成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体系。
(二)强化安全生产技术保障。
1. 强化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应用。针对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点区域、单位、部位、环节,加强远程监测预警、自动化控制和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等设施设备的使用,强化技术防范。完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储存设施自动化控制和紧急停车(切断)系统,可燃有毒气体泄漏报警系统,鼓励推广“两客一危“车辆(长途客车、旅游包车、危险货物运输车)安装防碰撞系统。积极建设全省统一的危化品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强化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监管,着力消除监管盲区和漏洞。
2. 推进企业技术装备升级改造。按照国家发布的淘汰落后安全技术装备目录和推广先进安全技术装备目录,通过法律、行政、市场等多种手段,推动、引导高风险企业开展安全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更新,淘汰一批不符合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行动,建成一批安全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示范企业。到2018年,全省大中型金属非金属矿山高危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减少35%以上,小型矿山和危险化学品高危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减少30%以上;煤矿单班下井人数降到1000人以下。
3. 加大安全科技支撑力度。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科研资源,加大对遏制重特大事故关键安防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安全生产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进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机制,加大安全科技成果推广力度。突出矿山与化工安全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灾害预警、安全避险、应急救援等智能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形成产业发展规模。
(三)严厉打击惩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1. 加强安全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依法履职,并分行业领域制定安全监管执法工作细则,进一步规范执法依据、执法内容、执法程序、执法自由裁量权和执法主体,依法依规明确各类执法决定的具体情形、时限、执行责任和落实措施。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三级执法协作、乡镇(街道)和开发园区委托执法、行政村(社区)配合执法机制,在“打非治违”、事故查处、隐患整治、日常监管等方面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强化执法信息公开,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2. 依法依规严格落实执法措施。健全“双随机”检查、暗查暗访、联合执法和重点执法制度,对重点行业和领域以及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加大执法检查频次,强化预防控制措施。把重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纳入事故责任追究体系,对隐患整改不到位的单位逐一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并进行约谈。对情节恶劣、屡禁不止、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并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停电、停止民用爆炸物品供应、吊销证照,以及停产整顿、上限处罚、关闭取缔、从严追责“四个一律”的执法措施。
3. 运用司法手段强化从严治理。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建立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介入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协调机制。对抗拒执法、逾期不执行行政执法决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对涉嫌犯罪的违法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坚决杜绝“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的现象。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和审判安全生产案件的沟通协调制度。
4. 强化群防群控。推行行政执法工作公开机制,大力推进“五个一批“(曝光一批重大隐患,惩治一批典型违法行为,通报一批“黑名单”,取缔一批非法违法企业,关闭一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企业),强化预防和警示教育作用。加大举报奖励力度,进一步畅通渠道,鼓励发动群众举报、媒体曝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加强社会监督。严格执行省政府安委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皖安〔2016〕3号)要求,完善诚信管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到2017年底,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违法信息库,并面向社会公开查询。
(四)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治理。
1. 严格规划准入。探索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制度,把安全规划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和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城乡规划安全风险的前期分析,完善城乡规划、勘探、设计和建设的安全准入标准,研究建立招商引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科学论证高危企业的选址和布局,严禁违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范,在高风险企业或者项目周边安全距离范围内设置人口密集区,彻底从源头上杜绝和防范安全风险,消除重大隐患,增强城市防范和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提高城市本质安全水平。
2. 严格规模准入。根据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和地方标准,结合我省实际,明确高危行业企业最低生产经营规模标准,严禁新建不符合最低规模要求的小企业。建立大型经营性活动备案审批制度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预警制度,严格控制人流密度。推动实施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空间物理隔离技术工程,严格限制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单位空间作业人数。
3. 严格工艺设备和人员素质准入。实施更加严格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安全标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设备和工艺,对不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准投入使用。明确高危行业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专业素质及年龄、身体状况等条件要求,完善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准入制度。
4. 强力推动淘汰退出落后产能。紧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化解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工作要求,研究细化安全生产相关配套措施,严格安全生产标准条件,依法关停退出达不到安全标准要求的产能和违法违规企业,及时注销到期不申请延期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提请有关人民政府关闭经停产整顿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资金奖补、兼并重组等政策措施,引导安全保障能力低、长期亏损、扭转无望的企业主动退出。
(五)着力加强保护生命重点工程建设。
1. 加快建设实施一批重点工程。以高安全风险行业领域、关键生产环节为重点,紧盯重大事故隐患、重要设施和重大危险源,精准确定、高效建设实施一批保护生命重点工程。重点建设煤矿重大灾害防治、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空区治理、尾矿库“头顶库”综合治理、道路安全生命防护、消防安全防火墙、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及事故预警、危险化学品罐区本质安全提升、人口密集区化工企业搬迁、中石化安庆分公司油气管线迁建、工贸行业粉尘防爆治理等工程。
2. 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探索建立有利于工程实施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市场筹资为辅、政府奖励支持的投入保障机制,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主动支持实施保护生命重点工程,努力构建保护生命的“安全网”。
(六)切实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1. 加强员工岗位应急培训。健全企业全员应急培训制度,针对员工岗位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建立企业风险评估及全员告知制度,提升一线员工第一时间化解险情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2. 健全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部门之间、政企之间应急协调联动制度,加强安全生产预报、预警和处置。完善企业应急预案,加强制度化、全员化、多形式的应急演练,严防盲目施救导致事态扩大。强化落实预案管理、事故信息报告和应急响应责任,确保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救援。健全事故现场救援统一指挥机制,建立完善应急现场危害识别、监测与评估机制,规范事故现场救援管理程序。
3. 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整合优化应急救援资源,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金属冶炼、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旅游、水上交通等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和实训演练基地建设;强化大型先进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应急通信能力储备。加快推进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2017年底前建成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移动终端指挥平台、视频会议系统、手机应用指挥系统。建立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刻认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担负起责任,进一步细化措施和方案,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见到成效。
(二)落实责任。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制定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实施方案,突出煤矿、道路交通、消防、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城市燃气、水上交通、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尾矿库“头顶库”、工贸行业(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旅游、油气管道、民用爆炸物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研究提出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并明确相关职责,抓紧印发和组织落实,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切实抓出成效。
(三)试点先行。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确定安庆市、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危险化学品试点地区和单位,霍邱县、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冬瓜山铜矿作为非煤矿山试点地区和单位,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张集煤矿作为煤矿试点单位,合肥市、安徽建工集团公司作为建筑施工试点地区和单位,临泉县、明光市、宿松县作为道路交通试点地区。上述试点地区和单位要按照统一部署要求,抓紧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配套实施方案,完善管理机构、主体责任、各项保障措施、管理标准,逐步形成安全风险防控的有效管理模式和各项长效机制。
(四)总结推广。 对首批开展试点的地区和企业,要在做好重点行业和地区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经验,推广成熟做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本地、本行业领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总结分析工作,及时发现、总结在遏制重特大事故方面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加强舆论宣传和经验交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持续推动相关工作深入开展。
抄送:省安委会办公室,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省安监局,省农委,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