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去降补”,增强新动能

12.03.2017  12:04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治本之策,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部署。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为培育增长新动力、打造发展新引擎指明了方向。

  完成煤炭967万吨、生铁和粗钢505万吨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商品住房去化周期由12个月降至8个月,全年直接融资4386.2亿元、增长47.2%,全年减免税费702.4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205个、建成1529个……过去一年,我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发展新动能加速迸发。在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轨道上,安徽经济必将行稳致远,迈入新境界。

  做优增量、调整存量,去产能促进传统行业脱困升级

  ——完成煤炭、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年度目标任务,去年全年原煤、生铁、钢材产量分别下降8.7%、1.3%、3.8%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面对无效供给过多、有效供给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局面,必须果断推进去产能,为经济转型升级清除羁绊。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

  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统筹做优增量和调整存量,我省深入抓好煤炭、钢铁等重点行业、企业去产能脱困发展,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引导过剩产能在供给侧减量,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 2016年12月下旬,我省煤炭、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核查,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年原煤、生铁、钢材产量分别下降8.7%、1.3%和3.8%。

  以淮南矿业集团为例,围绕“产能退得掉、职工安置好、企业能脱困”目标,该集团有序推进去产能,提前完成2016年度420万吨去产能目标任务,顺利关闭李嘴孜矿和谢一矿并通过国家验收,平稳分流安置14044人。今年,还将计划关闭新庄孜矿,退出产能400万吨。

  “去产能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牵涉多方利益,并非易事。 ”全国人大代表王明胜表示,我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积极引导企业降本增效,因企因人施策做好职工安置,扎实开展严禁新增产能专项整治、违法违规项目清理等专项行动,大力推动“三煤一钢”企业有序退出过剩产能,彰显了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和智慧。

  人员安置是去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省提出“六个一批”分流安置途径,鼓励企业挖潜消化一批、落实岗位补贴稳定一批、实施内部退养分流一批、组织岗位对接就业一批、落实扶持政策创业一批、提供援助服务托底一批,稳妥做好职工安置。2016年,职工分流安置任务超额完成,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在充分论证、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马钢集团将关停产线的人员分流安置与集团人力资源优化工作相结合,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分流安置职工。 2016年,马钢分流安置职工13321人,年度目标完成率104%,总体平稳有序,未发生群访、集访事件。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去产能的任务更艰巨、问题更复杂。 ”全国人大代表王明胜说,去产能涉及面广、时间安排紧、任务举措重,亟待谋划出台更为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更加科学、更加精准地推进,确保过剩产能去得掉、职工妥善安置好。

  “要科学合理确定目标任务,确保前三年任务‘大头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表示,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稳妥做好职工安置、资产处置、债券债务、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和产业布局六大环节工作,坚定不移去产能,全面完成煤炭、钢铁去产能年度目标任务。

  去库存、稳市场,去杠杆、防风险,力保经济稳健运行

  ——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商品房总库存比上年末减少1507.9万平方米;全年直接融资4386.2亿元,政府债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房地产行业一头连着投资,一头连着消费。推动房地产去库存,才能保证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分类指导,因城施策。我省采取差别化的调控政策,加快去库存步伐。 “对库存较多、供过于求的城市,从源头上管好土地供应,在存量结构上搞好转化、缓解失衡压力。另一方面,从需求端入手,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释放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需求。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鼓励进城务工人员等新市民住房消费,支持居民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权益,让农民带着资产进城,同时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加大信贷支持。大力推动棚改和房屋拆迁货币化安置,提振市场预期……

  截至2016年12月底,全省商品房总库存8229.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507.9万平方米。 “按照前三年的月平均商品房销量计算,全省商品房去化周期为16个月,比2015年末减少3个月。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我省去库存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要继续保持清醒头脑,准确认识、分析形势和挑战,进一步防范市场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李卫华表示,要继续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采取有效办法消化商业房地产库存。同时,要把去库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落实进城落户农民住房保障政策,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坚决控房价、防泡沫、防风险。

  杠杆率过高,增加金融风险,影响实体经济健康运行。我省总体杠杆水平虽低于全国,但个别地方及企业风险因素仍然存在,去杠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畅通金融血脉与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并举,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出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12条政策,率先在全国开展“4321”政银担合作,降低企业杠杆率,管控政府债务。 2016年,我省全年直接融资4386.2亿元,增长47.2%,政府债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省加快建立以地方政府债券为主体的举债融资机制,全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687.3亿元,可节约融资成本近80亿元,对缓解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融资成本、防控债务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表示,今年我省将严格控制举债规模,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债务余额不得超过批准的债务限额。严格规范举债程序,严格控制举债成本,加快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力争今年置换政府债务600亿元;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综合债务率、一般债务率和专项债务率风险高的地区,实行风险预警或风险提示,确保地方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保障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降成本、提效益,补短板、增后劲,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去年全年累计减免税费702.4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9%,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项目开工或建成运营

  只有成本降下来,实体经济才能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去年以来,我省注重降低税费与深化改革互动,扎实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推出20项具体措施,以“组合拳”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费负担、财务成本、用能用地成本和物流成本。

  去年9月1日起,我省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进一步降低,营商环境优化,市场活力加速迸发。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落实,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带来全年累计减免税费702.4亿元的“大红包”。得益于一系列降成本举措的落实,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百元主营业务成本为87.6元,较上年下降0.1元;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60家,总数达1938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8.8%。

  “不同行业的感受可能不尽相同,但实体经济企业的负担确实减轻了,许多中小企业都得到了政策实惠。 ”全国人大代表耿学梅认为,打好降成本的“组合拳”,有利于企业轻装上阵,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希望政府今年能够出台差别化的减税降费政策,使更多企业拥有更大获得感,尤其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优化行政服务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释放降成本、激活力、增动能的政策效应。

  补短板就是强根基。2016年,承载全省人民半个多世纪梦想的引江济淮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创新发展、社会建设等领域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项目开工或建成运营,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9%,教育卫生文化等投资增长19.6%。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兼顾当前和长远,把握力度和节奏,注重强化项目带动和政策配套,2016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205个,建成1529个,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进一步增强。

  创新发展的短板是最大的短板。我省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努力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5年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3.2%提高到16.7%,区域创新能力由全国第15位上升到全国第9位。

  “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 ”全国政协委员赵韩表示,补齐创新发展的短板,要在今后工作中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明晰创新相关主体的责、权、利,引导外部科技资源为我所用,向创新集聚,构建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高水平科技资源整合共享服务平台。要全力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切实发挥创新人才的智力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

  发力“去降补”,壮大新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对准了经济运行的“病灶”,实行的是精准的“靶向治疗”。2017年,安徽将继续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去产能,加快去库存,大力去杠杆,继续降成本,聚焦补短板,全力以赴完成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坚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让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更加强劲、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