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墩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存

30.10.2014  12:12

  本月中旬,备受关注的双墩遗址发掘正式开始。经过近半个月的紧张工作,已经发掘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地层,发现了大量的陶片和螺蛳壳、蚌壳等遗物,钻探发现遗址曾经三面环水,环境适宜。

   新石器时代遗迹显现

  近日,记者来到双墩遗址。遗址公园南部的一片高地上,整齐地分布着十多个探方,几十名工人拿着铲子、刷子、扫帚等,正在忙碌。

  “正式入驻后,我们探测了遗址的边缘,发现遗址的西部、东部,靠近岗部边缘的地方,是文化堆积层保存最好、最厚的地方。1991年发掘的主要是东部,而这次我们选择的是偏西部,这里是当时的居住生活区。”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考古发掘执行领队张东博士介绍说。此次发掘在遗址东、西部共布了18个约400多平方米的探方,其中西部16个。西部北端的探方已经发掘了四五十厘米深,“这里地势高,更适合居住。钻探发现,这里有一些房址的迹象。但近现代的扰动比较大,目前正在清理晚期的堆积。”

  与北端底部平整的探方不同,南端的一个探方内,中间有一大片疙疙瘩瘩的东西,包裹着泥土,是大面积的陶片堆积。

  “这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去掉二三十厘米的地表,就已经暴露出来了。这个高高低低的地方,上面已经清理过,是一层螺蛳壳,下面是大面积的陶片堆积,这和双墩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张东说。

   三面环湖,吃河鲜“火锅”

  正式发掘开始后,社科院考古所专门为双墩遗址进行了十万平方米的航拍,并做了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从而大致掌握了遗址的地貌信息。

  同时,通过钻探,在遗址边缘发现有湖相沉积,也就是说,六七千年前,双墩的西、北、东三面环水,都是一些湖沼。而人们的活动场地,主要集中在岗地西南、东南的坡面上。

  “周边的湖里,堆积的螺蛳壳很多。这种河鲜,在双墩人食谱里可能占较大的比重。以往的考古工作也发现,这里有很多较大的釜,说明他们可能以煮食河鲜类的‘火锅’为主。”

  因为三面环水,考古人员将对双墩遗址周边的水环境进行研究。“有没有湖水的进退,有没有温度、湿度的变化?”张东说,“双墩文化没有在这个遗址上延续下来,进入6000年以后文化层就结束了,遗址废弃了。发现再有人类活动时,已是明清时期。我们想通过环境信息,来探索是不是气候变化造成的。”

  另据了解,双墩遗址2014年度考古发掘将历时一个多月,聚落考古和科技考古手段的大量使用是本次发掘的亮点。目前,遗址西南部已经初步展现了远古村落的一角,伴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推进,还将会有更加立体的久远生活场景的再现。(蚌埠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