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重大国字号荣誉花落合肥

26.09.2014  17:56

  新闻摘要

  改革大潮涌动中国,绿色华章著满神州。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国竞跑中,江淮之间树起一座新标杆——合肥国家森林城市。9月25日,在山东省淄博市,从2014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上传来重大喜讯:合肥正式获批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大湖名城载新誉,创新高地书华章。金秋时节,又一个重大国字号荣誉花落合肥。此时,距离1994年合肥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已经有20年的光阴。

  风雨兼程,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近四年来,合肥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在原本缺林少绿的江淮分水岭地带,以敢叫日月换新天之气魄,成功地造出一座国家森林城市。

  在城区,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等六片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公园嵌入城中。在农村,江淮分水岭绿色长城、环巢湖沿岸防护林、外环高压走廊等成片绿带覆盖。蜀山之巅,绿意盎然;巢湖之畔,层峦叠翠……

  “合肥市创建森林城市活动,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注重效果效益,服务生态建设,服务民生需求,工作实,效果好,值得借鉴。”2013年2月6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对合肥森林城市建设专门作出批示。如今,合肥成功揽牌,既是对此前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今后造林绿化事业发展最大的鼓励。

  新起点、新契机,合肥生态文明建设载着新荣誉,驶向新航程。

  造林百万亩 谱写绿色合肥大美景象

  金秋时节,肥西官亭镇的万亩生态园,又将迎来一个金灿灿的旅游黄金周。树木葱荣,绿波荡漾,如今的官亭万亩生态园里各种树木竞相吐绿,一片绿色海洋。而在五年前,由于水稻等传统农业种植成本高、收益低,这里不少土地一度荒芜。

  改变源于2010年10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建设森林城市的重要决策,开启了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任务最艰巨、影响最深远的造林绿化工程。

  瞬时之间,从城市到农村,从蜀山之麓到巢湖之滨,一首激动人心的绿色畅想曲,在庐州大地上开始奏响。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成为合肥人喊得最响、最多的口号之一,也是最勤于躬耕的中心工作之一。

  天道酬勤。一张绿色生态网,在庐州大地豪迈铺开:环巢湖沿岸,绿色的翡翠项链几欲镶成;江淮分水岭脊背,横跨合肥北部的绿色长城恢宏崛起;新桥机场,一条生态景观廊道直通市区;绕城高速,森林走廊日夜守护过往车辆。

  更有数字为证。2011年到2014年,合肥四年完成造林101.46万亩,其规模之大、标准之高、效果之好、机制之新、发动之广泛、社会反响之良好,在合肥造林绿化史上前所未有,并一举奠定了合肥国家森林城市的坚实基础。

  到2013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28.58%(剔除水面后为35.21%)、城区绿地率40.3%、绿化覆盖率45.2%、人均公共绿地12.9平方米,主要绿化指标均已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要求的标准。

  奋斗的岁月,在蓦然回首时最美。如今,放眼庐州,森林进城围城、森林沿河沿路、森林覆岭、森林环湖、森林入村“五森工程”成效显著,城区绿美相融、城郊森林环绕、城外绿海田园的一体化造林绿化新格局已经构筑,“有土皆绿、是水皆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美丽合肥新景象呈现在江淮大地。

  投入两百亿 建设生态文明壮志不移

  成绩源于实干,基于重视。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多次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合肥森林城市建设的成就,源于一点一滴的努力。尤其是从2010年秋冬始,植树造林在合肥受到高度重视,每年都召开高规格的全市造林绿化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部署新一年度全市植树造林任务。通过层层动员,合肥造林绿化业已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责任、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用责任放飞梦想,用责任铸就辉煌。市长张庆军表示,“合肥不仅要成为各种投资成本、生活成本的洼地,还要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福地。”连续多年以来,在合肥干部中,修路、栽树、搞项目,成为开门三件大事。通过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招商兴林的举措,合肥狠抓规划编制、布局调整、政策支持、市场建设、土地流转等环节,积极为林业跨越发展营造良好条件。

  企业、大户和各种形式的群众造林,成为森林合肥建设的主体。通过鼓励各类主体平等参与、公平竞争,促进生产要素流入,形成全社会大绿化的浓厚氛围。尤其是强化企业、大户和农户的经营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他们享有的林木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使得合肥成为林业企业竞相逐鹿的战略要地。2011年到2014年,802家企业(大户)进驻合肥开展植树造林,投入资金119亿元。

  市场主体参与,政府全力做好服务和监管。《森林合肥建设规划和合同管理的若干意见》、《合肥市植树造林导则》、《合肥市绿化施工导则》等一系列管理规定及技术要求陆续出台,进一步提高了合肥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

  完善的造林绿化政策支撑体系同步建设。全市各级地方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切实加大了对造林绿化的投入力度。其中,市政府就先后出台了《合肥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合肥市植树造林重点工程奖补细则》、《合肥市绿化大会战奖补细则》,对符合条件的造林绿化项目,一律给予奖补资金扶持。四年来森林合肥建设投入超200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达80亿元。

  开拓新机制创建森林城市喜见“三效合一

  造林绿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合肥创新机制,完美地统筹了生态和产业,实行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实现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规模化的结合,并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作用,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集于一身,实现“三效合一”。

  从2011年进入合肥,国内著名园林绿化企业浙江滕头园林在合肥已经租地2万亩发展苗木生产,一举开创了一家企业在合肥造林的历史。在滕头公司的苗木基地里,香樟、红枫、樱花等各种苗木应有尽有,而且各品种苗木的规格、树形均较为标准,一改合肥苗木花卉产业此前“散、弱、小”的弊端。

  伴随着森林合肥建设中一大批优秀企业的进驻,合肥的苗木花卉产业迎来质的飞跃。目前,合肥苗木生产面积已达85万亩,年销售额突破35亿元,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苗木产业提档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并且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

  “土地租给企业,一亩地可得租金500元,三年后每年递增。土地流转后,年轻力壮的出去打工,年龄大的可在造林企业地里打工,一天也能挣六七十元。所以,很多农民都乐意把地流转出去。”肥西县官亭镇林业站相关负责人说出了当地土地流转的行情。

  不仅肥西官亭,这些年随着森林合肥的建设,到合肥租地搞项目已经成为国内诸多园林企业竞相角逐的事项。“以前植树造林是赴外招商,现在都是外地的企业纷纷登上门来,主动要求落户、寻找土地。”陶楼乡相关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创新机制,激活各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合肥的森林城市创建不仅政府支持,而且企业和农民群众也都积极参与,完美地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这,是合肥森林城市建设中的又一道亮丽风景。

  载誉再向前 未来绿化追逐更高品质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标志着合肥在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达到了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获誉国家森林城市,合肥造林绿化事业站在了全新的起点上,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市委常委、副市长江洪说,森林城市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后,合肥造林绿化的工作将放在提高绿化的质量和标准上,努力提高城区绿化的景观效果和农村绿化的覆盖,做好造林绿化与生态、富民的结合。而环巢湖大道、几个水库周边也都将是今后我市绿化提升的重点,力争打造成为精品工程。

  不仅如此,有了国家森林城市金字招牌,合肥在绿化上有了更足的信心。合肥今后或将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并谋划申办园博会、花博会等园林绿化行业的“世博会”,借此带动合肥造林绿化品质和水平的提升。

  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无论是园博会还是花博会,从申报到举办,可能都要三五年的时间,合肥今后将努力争取。而对于举办场地,目前最有可能的是在滨湖高标准建设一处举办场地,使之成为合肥生态绿化的新景点、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