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建设美好乡村 多方“造血”建新村

22.07.2014  11:44

  “村庄建好后,来我们村参观游玩的人很多,大家都说村子漂亮,我们很自豪,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提到村庄变化,在郎溪县梅渚镇黎明村高塘自然村住了一辈子的史经有老人感慨万千。

  仲夏时节,漫步在村内的梅花生态园,仿佛穿行在一幅淡雅舒缓的山水画中,恬静怡人的梅园风光与粉墙黛瓦的徽派村庄交相辉映,俨然世外桃源。然而,谁又能想到眼前这座美丽优雅的村庄,2012年以前还是一个灌木丛生、垃圾遍地、难以通行的“后进村”。

  梅渚镇是郎溪县北大门,毗邻江苏溧阳,高塘村位于214省道沿线,地理位置重要。为了改变村庄基础设施落后现状,当地以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为契机,该村主动作为,高起点规划,改变过去“天女散花”式的补助方式,打造涉农资金整合“组合拳”,集中力量办大事,其中仅通过民生工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就顺利完成水泥路铺设和环卫整治工作。

  “村庄环境整治只是第一步,高塘村不能是个模仿徽派建筑的‘空村’,要长效发展,还得有自己的特色和产业支撑。”梅渚镇副镇长钟世庆介绍说。2013年上半年,钟世庆在调研塘坝扩挖时,偶然发现桃园村一片树林长势很好。经了解,这片树林的主人叫戴启兵,一直在外打拼,曾在浙江学习苗木种植。钟世庆灵机一动,很快联系上戴启兵,并撮合他接下了高塘村种梅花和绿化的活。

  光种梅花并不能满足戴启兵的“野心”。2013年10月,戴启兵投资5000万元,流转土地580余亩,精心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梅花生态园。戴启兵说:“我们投入资金建设美好乡村,村子漂亮了,脸上也有光。 ”下一步,梅园将提速农家乐、采摘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及配套设施建设,并计划建设民俗大舞台,推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休闲、美好乡村建设相互融合。

  企业“反哺”共建家园

  “党的好政策让我走上创业路,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我理应回报社会,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说起为家乡建设美好乡村捐资500万元,该县民营企业家袁启宏言辞恳切。

  袁启宏原是该县飞鲤镇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到淮南等地创业打拼,小有成就。 2003年,袁启宏到合肥创办了房地产开发公司。多年来,他怀着感恩的心,尽力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2013年3月,他听说家乡振兴村张湾自然村乡村建设资金有缺口,便主动找到镇政府,捐资500万元。

  张湾村有60多户人家,底子薄,条件差,许多村民还住在危房里。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2013年,该县将张湾村定为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总投资达到3900多万元。 60多岁的村民张典民看着即将完工的一排排小楼房和宽敞的道路,高兴地说:“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没想到还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无独有偶,该县新发镇东堰头村同样遭遇资金难题。按照美好乡村一期建设项目大概预算,该村需要投入建设资金620万元,资金缺口较大。一筹莫展之际,当地企业家戴国平站出来,为村里累计筹集资金470万元。他坦诚地说:“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美好家园,我们应该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得知,该县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例子层出不穷。 100多位企业家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美好乡村建设,宣传发动,出钱出力,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造血”经营转型升级

  “实施美好乡村建设,我们提倡‘以工补农、企业支农、社会帮农’,形成社会支持农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浓厚氛围,改革发展成果让广大农民分享。 ”郎溪县美好乡村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卫东告诉记者。该县在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引导驻地企业和各方成功人士以捐建、联建、代建形式投入资金支持,注入新鲜血液,推动美好乡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为促进生态要素、生活要素向生产要素转化,努力促进由“建设美好乡村”向“经营美好乡村”转型升级,该县确定由县财政部门牵头,成立资金整合小组,研究中心村建设规划的资金需求,在源头上整合资金。发改委把关项目申报,整合各部门上报项目,集中资源推进中心村及农业产业发展。2013年,该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县乡两级财政将农村清洁工程按年人均15元标准纳入预算,整合资金1亿元。

  与此同时,该县大力宣传发动,鼓励引导企业、社会能人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多种方式参与。县直部门“一对一”联系帮扶,仅2012年就落实帮扶资金500余万元;组建县新农村建设投资发展公司,开辟投融资新途径。

  记者来到十字镇施吴村方铺新村中心村,只见一座漂亮的小楼拔地而起。这座吸引社会资本280万元建设的幼儿园,目前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内部装潢,9月1日正式开学。

  该县拿出实际举措为美好乡村建设“造血”,在包括招投标、材料实验及工程监理等规划和建设的全过程,减免和降低费用,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利成志、张敬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