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县委书记谷文昌登党报头条 习近平为其点赞
“四有”干部的楷模 习近平多次为其“点赞”
已故县委书记谷文昌缘何登上党报头条
4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推出《“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报道,并配发评论员文章《闻鼙鼓而思良将》,同时四版要闻版用整版刊发了长篇通讯《人生一粒种 漫山木麻黄——谷文昌的生前事身后名》。其中,头版头条报道的第一作者是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
4月8日、9日、10日和13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又接连刊发了四篇“谷文昌给干部留下了什么”系列评论。4月14日,《人民日报》四版要闻版再次用整版刊发关于谷文昌的长篇通讯。
《人民日报》如此高规格地报道一位县委书记,上一次是在1966年,报道“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谷文昌是谁?谷文昌是已经离世34年的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他1950年随部队南下至福建,在海岛东山县工作了14年,担任县委书记10年。从1987年谷文昌的骨灰迁到东山县,“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就在这里相沿成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过谷文昌,还在一篇题为《“潜绩”与“显绩”》的文章中,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今年1月,与全国200多位县委书记座谈,“老县委书记”习近平在叮嘱大家要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时,又一次谈起谷文昌。据公开报道,习近平至少五次为谷文昌“点赞”。
用当代标准来看,谷文昌无疑是“四有”干部的楷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人民日报》如此报道谷文昌,意义非同寻常。
“心中有党才不会迷失方向,心中有民才会得到人民认可,心中有责才会取得成就,心中有戒才不会出问题。”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党员、干部都学习谷文昌这样的好干部,那么吏治中就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谷文昌这样的‘四有’干部。”
“宰相必起于州部”
——20年前受表彰的百位县委书记,有16名晋升为省部级
一位离世34年的县委书记登上党报头条,其中意思耐人寻味。
“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广人多,问题复杂,县级政权是基础的政权单位,县治则国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换句话说,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县级政权的稳定清明、县级干部的能力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古以来,“县令”就是备受重视的岗位。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基本的行政单元,中央政府的各种政策,都需要在县一级来落实。因此,古时候县令尽管品阶不高、俸禄微薄,但其任命和罢免往往要“御笔朱批”。同时,许多杰出的政治家,例如欧阳修、王安石、包拯等,都曾主政一县,不仅得到了全方位锻炼,也在日后的仕途中赢得了宝贵先机。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述“县一级”的作用:“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因此,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
另一方面,县委书记也是基层党政干部中有发展潜力的储备力量,“县级及以下的公务员人数大概占了公务员总数的80%左右,公务员干部来源于基层,服务于基层,县一级干部,尤其是县委书记的培养是党政干部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竹立家说。
2013年3月19日,在回答巴西记者提问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句古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我们现在的干部遴选机制也是一级一级的,比如,我在农村干过,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县、市、省、中央都工作过。干部有了丰富的基层经历,就能更好树立群众观点,知道国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才干,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
1995年6月,中组部表彰了100名全国优秀县(市、区)委书记,他们是从2800多人中精心遴选而来,入选几率仅为3.5%。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主办的共产党员网信息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月,这些人中已有两人晋升到正省级(如湖南省省长杜家毫),14人晋升到副省级,此外至少42人晋升到正厅级。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县委书记当好了,到地委、省委工作就比较容易,比较顺手。”
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位优秀的、深受人民热爱的“一线总指挥”,在这个时候登上党报头版头条,获得浓墨重彩的连篇报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闻鼙鼓而思良将”
——时代需要谷文昌这样的“四有”干部
“闻鼙鼓而思良将”,这是《人民日报》头版为谷文昌配发评论的标题,语出《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而思将帅之臣。”鼙鼓,即战鼓,一听到战鼓敲响,主政者即想起要挑选能征善战的将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中央领导集体“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下,鼙鼓已响,谷文昌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需求的“良将”。
谷文昌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东山风沙肆虐,百姓穷困,外出乞讨者比比皆是。他千方百计植树造林,“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屡败屡战,最终找到一种叫木麻黄植物,并遍地种植,造福百姓。在东山当一把手,他从不让家里人、身边人搞一点特殊;大半辈子与林业管理打交道,他从不占公家一寸木材。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说,谷文昌身上,集中体现了“四有”品质。他对党忠诚,“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他公仆情怀,“对群众有利的事,再难也要办,有损党形象的事,再小也不为”;他敢于担当,“党要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他清廉公正,恪守“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习近平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因为权力大、制约少,不少党员干部缺“钙”了。他们脱离群众、贪图物质享乐,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最终导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果大家都去学习谷文昌这样的县委书记,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当然,像焦裕禄、谷文昌这样的县委书记,想做到他们那样很不容易。但哪怕做不到这样,向着他们那个方向努力,也不至于像一些人那样出问题。”谢春涛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黄水木是谷文昌之后的第18任东山县委书记。今年1月12日,在全国县委书记培训班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他关切地问及东山,并深情谈起谷文昌,他是当天的六位发言者之一。当他讲到“先祭谷公,再祭祖宗”这一东山民俗时,总书记插话询问:现在还是这样吗?
“总书记对谷文昌真是念念不忘,对县委书记这一群体寄予了殷殷厚望。”黄水木感慨,“我体会,评价一任县委书记的标准,归根结底,就是要做到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距谷文昌时代已经几十年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条件不同了,任务不一样了,方法方式要更新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工作作风不能变。人民对老书记的思念、缅怀,正是对今天党员干部的期待。”
责编:牛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