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开展"县域医联体"试点 引导村民家门口看病
“大医院患者扎堆,县乡医院冷冷清清”,很多居民一点发烧咳嗽,就要坐车去大医院治疗。这种情况在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中引起重视,经省政府同意,我省开展“县域医联体”试点,指派骨干医生去基层成员单位坐诊,医联体内,检查结果互认,大型设备统一管理、使用,引导居民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县域组建医疗“小航母”
根据改革意见,由县级卫生计生部门统筹规划县域内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组建2-3县域医联体,服务范围覆盖全县城乡居民,各成员单位的财政补偿政策和政府投入方式不变。
安徽开展“县域医联体”试点引导村民家门口看病
对于患者就诊实行分级,县级医院与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双向转诊。一般常见病应在中心(乡镇)卫生院诊治;轻度疑难复杂或急性期的常见病,应由县级医院派专家现场指导乡镇卫生院就地治疗;受乡镇卫生院技术条件所限难以诊治的,应转往县级医院诊治。村卫生室和中心(乡镇)卫生院转来的病人,县级医院应优先安排入院。
鼓励在县域医联体内建立统一的检验、影像、病理等中心,实行大型设备统一管理、共同使用,在县域医联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验检查。
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包干
根据方案,为引导县域居民养成有序就医、履约转诊的习惯,形成逐级转诊制度,试点阶段可实行“软签约”,县域医联体推出优惠措施,吸引居民签约。参保(合)居民首诊应在与之签约的县域医联体成员单位就医。
将利用医保支付的经济杠杆,改革医保基金对县域医联体的支付方式,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超支原则不补,结余全部留用。
扶持卫生院创建二级医院
改革方案提出,将调整中心卫生院编制结构,公共卫生人员按服务人口规模核定后,其余编制原则上应全部用于医疗岗位。
我省还将建立县域医联体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对2013年12月31日前进入县域医联体牵头单位(县级公立医院)的在岗不在编人员中,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和医药卫生类大专以上学历的,经审核确认并公示后,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组织考试、考核,合格者可安排到相应岗位空缺的乡镇卫生院工作,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和岗位管理。
医联体内,牵头的县级医院要通过定期委派骨干医生到基层成员单位坐诊、巡诊、定点帮扶等方式,提高基层成员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力争到2017年全省1/3的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