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临涣镇:“四个农业方阵”齐头并进
为使历史文化名城临涣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濉溪县临涣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截止2014年8月,临涣镇在市、县农林委的正确指导下,在分管副镇长徐宏建的带领下,在农、林、牧畜等站的全力配合下,以及作为“催化剂”信息站的大力支持下。临涣镇初见成效的“四个农业方阵”如夏日朝阳,正在迅猛发展:
一、种粮方阵。临涣镇自2012年以来,土地流转面积达20000余亩,成立各类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32家,种粮大户拥有大型大马力土地深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大型农用机械达45台套,流转的土地70%以上都是用来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主要是为大型种子企业进行良种繁育等,目前在临涣镇农综站任印军站长的带领下,扎实为种粮大户提供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技术服务,经济效益较普通粮食作物每公斤高0.20元,每亩至少增加效益100元以上。
二、植树方阵。临涣镇在林业站马秀玲站长的组织指导下,全镇种植各种经济林、风景林等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达10多家,面积2000多亩,其中徐楼村新晟旺专业合作社种植的30多亩银杏苗木,1-3年生期间生产的银杏苗叶子可用做炒茶、制造胶囊等保健用品高价销售,3年生以后可销苗木,每棵可达10元-20元不等,每亩可产2.5万-3万棵,效益相当可观,为徐楼村乃至周边村民起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四里村邵伟科成立的《宿州清科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种植206亩金银花灌木林,不仅效益好,而且采摘金银花时间长,一年可采摘四次花,平均亩产量达60斤左右干花,市场上根据花的品质可卖50-100元/斤不等,进入丰产期采摘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多时有500多人参加采摘,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
三、养殖方阵。临涣镇养殖业涉及范围广,养殖品种多,2014上半年,全镇新扩建规模养殖场(户)15家,2000平方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2家,获得市级养殖专业合作社1家;截至目前全镇大牲畜存栏量628头,出栏52头;其中奶牛存栏482头,奶类总产370吨;生猪存栏24037头(其中能繁母猪2803头),出栏16048头;羊存栏8750只,出栏4997只;家禽存栏59万只(其中蛋种禽存栏44万只),出栏38.5万只;蛋类总产1100吨;肉类总产3800吨。目前海孜村以养鸡为主,如海孜村孙更的恒远养鸡厂,占地10余亩,饲养“红宝”种鸡18000余只,每个季度都进一批约5000只鸡苗,每天产种鸡蛋约8000枚,每枚种鸡蛋最低售价0.70-0.75元,随着市场行情,最高价曾销过1.80元/枚,常年纯利润达30余万元。在孙更的带动下,现在海孜村大型养鸡厂有3家,养5000只左右或5000只以上的种鸡厂有30多家;刘油坊村已形成养猪业的发展格局,2014年上半年存栏4170头,能繁母猪313头,出栏达3530头。目前在畜牧站邱振亮站长的精心指导下,在养殖户的示范带动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下,临涣镇的养殖业逐渐朝着一村一品的方向发展。
四、蔬菜方阵。迅猛发展起来的设施蔬菜种植大户,他们接受新市场的能力比较强,有胆量、有智慧、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敏锐的发展头脑,目前临涣镇这类设施蔬菜种植大户达10多家,种植面积近2000亩,如陈口村夏凯的金田园家庭农场、王保安的家庭农场,承包的200多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种植8424等西瓜新品种,不仅产量高效益好,而且有自己的品牌商标,商品远销南京、上海等地,效益每亩达8000元,甚至上万元;姚湖村李心华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繁育的辣椒新品种不仅效益好,而且产量高,年收益在30万元以上。诸如此类的标干随处可见,“眼红”的村民不由得不去学习、效法。
临涣镇是农业大镇,农业人口达85000多人,全镇土地种植面积近17万亩,临涣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农业发展力度,分管农业副镇徐宏建长期以来,真抓实干,积极引导,一方面对于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政策引导,另一方面帮助新型主体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如生产路、通电线以及水、路、桥等生产问题,并引导他们享受政府的“四项奖补”等各项惠民政策,督促他们把事业做大做强。
临涣镇气象信息站已把全镇的种养大户信息全部收编,联同涉农专家联盟组对种养大户进行全程跟踪服务,随时解决种养户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信息员吴书平充分利用“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这个信息窗口,定期或不定期的把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农事信息、科普知识、市场供求等信息以电话、手机短信等各种方式,随时传递给种养大户,充分发挥着信息站“催化剂”的作用,来帮助种养户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信在临涣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扶持下,临涣镇“四个农业方阵”将会冲破重重阻力,逐步迅猛发展,辐射带动全镇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临涣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 来源:濉溪县临涣镇信息站 作者:吴书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