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一名2岁男孩误吞6厘米长铁钉

25.08.2015  15:23

   男孩吞下铁钉

  8月23日晚上9点左右,尧尧一个人在屋里玩,爷爷在一旁给他洗衣服。“我当时还叮嘱他,不要把东西往嘴里放,没想到换一盆水回来,就听见孩子不停地咳嗽,旁边散落了几枚钉子。”老人赶紧把手伸进孩子嘴里,企图把钉子抠出来,但是孩子已经咽下去了。爷爷回忆,孩子吞下钉子以后咳嗽了一阵子,也没什么症状,还能坐在地上自己玩。“我问他疼不疼,孩子说不疼。但是我没敢耽搁,抱着孩子就往县医院跑。”

  当晚10时,尧尧在太湖县人民医院拍了第一张X光片,从片子上看钉子有6厘米长,在胃的底部。由于患儿年龄小,钉子也比较大,医生建议爷爷带孩子去上级医院就诊。天刚亮,爷爷就带着孩子去了安庆,希望尽快把钉子取出来。到了安庆后,医生却说他们没有儿童胃镜,要取出钉子只能动手术。当天中午,爷爷带尧尧赶到安徽省儿童医院。

   胃粘膜已糜烂

  在安徽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医生给尧尧拍了一张片子,发现这枚长达6厘米的铁钉横卧在孩子的胃里。同时,电子胃镜显示,孩子的胃粘膜已出现糜烂。

  “必须尽快取出这枚铁钉!但是取出过程中,万一铁钉横在食管,极有可能损伤食管粘膜,造成胃肠道穿孔,甚至危及胸主动脉。”安徽省儿童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生徐卫华表示,他们几经商量,制定了最佳取钉方案。20分钟后,这枚铁钉经过胃、食管、口腔之后,被医生顺利取出。

  徐卫华提醒,暑期儿童误吞异物事件屡屡发生,大都是因为家长对儿童照看不足、保护意识不强造成的。当家长发现孩子误吞异物后,只要没有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等缺氧表现,不必过分紧张,也不能刻意催吐,以防异物误入气管,尤其是年龄小的幼童。而且,导泻刺激肠蠕动后,尖锐的异物很可能钩到肠壁,甚至诱发肠穿孔,及时到医院就诊才是正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