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女孩患有炎症 却被“在线大夫”诊断为内分泌失调

12.08.2014  19:24

  小丽(化名)喉咙有些凸起,她的一些同学笑她“会变成男人”。小丽在家上网偷偷寻医问药,“在线大夫”告诉小丽,她的情况是由于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还要给小丽开上千块钱的药邮寄过来,小丽将信将疑,又到安医附院检查,发现只是局部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网上问诊”究竟怎么问诊?诊断结果靠谱吗?

  案例

  炎症被误诊为内分泌失调

  小丽今年16岁,家住肥东县桥头集镇,今年6月初,小丽在照镜子时发现喉部有些凸起,还有一些红肿,这让她有些担心。在学校里,一些同学看到小丽的喉部凸起,还起哄说“小丽要变成男人了”。同学们的起哄让她很难为情。

  小丽将喉部异常情况告诉了家人,小丽的爸爸随后来到网吧,在网上搜寻“女孩喉结凸起”,出现很多搜索结果。在合肥一家民营医院网站上,小丽的爸爸在网上问诊板块里,与对方在网上交谈起来,并将小丽的身体变化情况向网络另一端的“在线大夫”进行了描述,“在线大夫”告诉小丽的爸爸说,“通过你的描述,你的女儿是由于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在线大夫”诊断后,向小丽爸爸介绍了包括手术等治疗方法,这让小丽的爸爸非常紧张。

  小丽的爸爸随后又咨询其他网站上的“在线大夫”,另外一家医院的“在线大夫”给出同样的诊断结果,并向小丽的爸爸开出了药品处方。小丽的爸爸说,这名“在线大夫”让他汇款购买药物,可以治疗小丽的病情。

  然而小丽的爸爸对“网上问诊”仍有些将信将疑。6月上旬,小丽的爸爸带着小丽来到安医大一附院就诊,通过诊断和化验,小丽喉咙凸起并不是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而是由于局部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医生给小丽开了几十块钱的药品,一周后,小丽的情况就好转了。

   体验

  “在线大夫”几分钟出诊断结果

  网上究竟咋问诊?记者也在网上体验了一番。

  记者在网上搜索“网上问诊”,便出来若干网站,记者随意点开其中的一个网页,看到这个网页上有医生个人信息介绍、擅长治疗哪方面的疾病、所属医院等信息。

  记者在这家网站上注册了一下,便可以寻求在线医生的诊断。记者点击问诊后,网页上便跳出一个对话框,记者填写了胃疼,以及一些病症情况,然后便提交过去。几分钟后,“在线大夫”便将诊断结果发了过来,这名“在线大夫”诊断认为记者得了胃炎。

  记者还浏览了一些网上问诊的案例,基本上都是以病患者文字描述自己的病症,“在线大夫”同样以文字的形式写出诊断结果。

  医生光是凭着病患者的描述就能给出诊断结果吗?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唐智国对此并不赞同。唐智国介绍说,“网上问诊”单纯依靠患者输入的有限病症描述,很难做到对疾病的正确把握,具有很大的风险。网络平台只能作为一种咨询,不能够作为诊疗的依据。

  唐智国介绍说,他在泌尿外科门诊发现,有很多男性喜欢在网上咨询男科,认为网上咨询比较私密,但是因为对疾病把握不准确、不详实,造成误诊,延误病情,“比如说单纯提供血尿症状,就可能是肿瘤或者炎症,也或者是结石造成,让医生很难判断,很容易造成误诊。”

   软件

  网上问诊“升级”需收费

  也正是因为一些人工作比较忙,到医院看病要排队挂号耗费时间,所以一些人则选择了“网上问诊”。正因如此,一些APP研发公司“适时”推出相应的网上问诊软件,然而记者试用这些软件发现,这些软件对病情诊断的结果有待商榷,而且到最后还会“收费”。

  记者下载了一款APP软件。“难以启齿的问题无处请教?你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自查和自问,可以通过语音、文字、图片、电话的途径向在职医生提问,他们将指导你就医、诊疗。”

  记者注册后,同样以“胃疼”为由通过该软件进行咨询,大约五分钟,该软件便给记者回复了诊断结果,记者看到,诊断结果同样是“胃炎”。

  然而记者继续咨询时,回复的时间却延长了,不但五分钟得不到回复,连半个小时都无法得到回复,甚至需要八九十分钟。正当记者焦急等待时,该软件提示“升级会员”,如果开通当月会员就可以花费8元享受不限次数的提问,并在10分钟以内快速得到解答。记者看到该软件所提供的收费标准为单月8元、季度22元、半年42元、一年80元。

  对于该软件所给出的回复,记者并未找到是由哪个医院哪个医生所回复的。

   调查

  网上问诊的主要是年轻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人在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下,都曾经先在“网上问诊”过。

  江伟在合肥做瓷砖销售工作,隔三差五要到外地出差,他平时购物都选择在网上完成。由于白天空闲时间较少,身体每次出现不适时,无法及时到医院里就诊,因此常在网上搜索,按照自己身体所出现的状况在网上咨询“在线大夫”,根据“在线大夫”所提供的诊断结果再到药店里买药。

  他告诉记者,根据“在线大夫”所给出的诊断结果和服药建议,自己没有出现过什么意外状况,“但我个人还是觉得,一般身体的小毛病网上问问也就算了,真要是有点大的疾病还是到医院里好一些。”

  其实像江伟一样情况的人还真不少,记者从一家健康网站的调查中发现,喜欢用“网上问诊”的主要为年轻人,集中在70后、80后、90后。83.2%的网民有网络问诊经历,其中34.2%的网民会向一些健康网站咨询“头痛脑热等小病痛”,33.1%的网民热衷于从网上获取保健知识。

   观点

  过度依赖网上问诊不可取

  网络问诊虽然很是便捷,但是真的能“隔空对症下药”吗?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唐智国介绍:医生诊断疾病需要具备完整的问诊程序,需结合病人自述、医生查体、病情观察,必要时还需借助现代医学设备,包括心电、彩超、CT等检查才能进行明确诊断。之后,医生根据患者体质特征、疾病情况,综合分析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我们了解到,有的患者是图方便,觉得病情不重,抱着侥幸心理,于是就上网问诊。还有个别患者则是因为难言之隐,如得了性病、皮肤病才选择网上求医问药。此外,还有一部分是‘病急乱投医’群体,尤其是一些病情到了晚期的患者,病人家属觉得常规治疗无效,就开始在网上寻找各种偏方。”唐智国说,过度依赖“网上问诊”并不可取,生病还是要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