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前的广西
○1937年元旦李宗仁将军为桂林日报题字“焦土抗战” |
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标志着中国屈辱历史的结束。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再一次采访了哈晓斯先生,听他聊聊父亲哈庸凡先生采访李宗仁的故事。
《最合肥》:哈老师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每位中国人的支持,广西身居内陆,民众的抗战热情十分高涨。我们知道,早在卢沟桥事变前,李宗仁发表了《我的主张——焦土抗战》一文,坚决主张抗日。首先请你给我们介绍当时广西的情况。
哈晓斯:卢沟桥事变前夕,广西抗战救亡运动即已深入民众。1936年4月间,李宗仁对广州国民日报记者发表对日问题谈话,首次提出“焦土抗战”主张。李宗仁称:“目前中国所最迫切需要者,为整个民族救亡问题,为争取中华民族自由平等,保卫中华民国领土主权之完整……尤必须发动整个民族解放战争,本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表现中华民族自存自立之伟大能力与精神,然后中国始有生存可能。”
同年6月1日,两广当局发出通电,敦促中央政府立即展开抗日战争,获得各地团体和民众的热情支持和响应,史称六一运动。广西军事当局为表示抗日之坚决意志,派小部分军队进发湖南边境,吁请中央指定北上路线。同时,在广西实行全省总动员。六一运动后,各地抗战情绪普遍高涨,国破家亦亡、宁死不做亡国奴等抗战救亡口号,在广西各界民众广为流传,焦土抗战主张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响应。
《最合肥》:绥远抗战取得了百灵庙大捷,沉重打击了日本嚣张的气焰,在中国抗战的历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哈老师,你给我们说说绥远抗战的事情呗。
哈晓斯:绥远省位于内蒙古西部,是贯通华北、西北,连接内蒙古与外蒙古的重点战略地带,控制了绥远,向南可威胁河北、山西,向西则可进兵陕西、宁夏、甘肃,向北觊觎外蒙古。1936年初,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德王和汉奸李守信等人,成立伪蒙古军总司令部,德王就任伪蒙古军总司令。5月,成立伪蒙古军政府,由云王(云瑞旺楚克)任主席,德王为总裁,实际由德王把持。伪政府成立后,立即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总兵力达一万余人。同时,日本又策划汉奸王英组织“西北蒙汉防共自治军”(后称“大汉义军”)。
随着绥远形势的日益趋紧,引起全国各阶层、各党派以及爱国人士的关注。国民政府和晋绥地方当局也对日伪军肢解绥远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政策。
中国军队英勇战斗,最终击溃日伪军,收复百灵庙。消息传来举国欢腾。同年12月2日,广西各界慰劳绥远抗日将士代表团启程赴绥远前线慰劳。广西各界抗日救国募捐委员会为支援绥远抗战举行募捐,省政府各机关与第四集团军总部分别要求所属捐薪一日。桂林各话剧团体也为声援绥远抗战和上海日厂罢工,专门举行联合公演。
1937年3月,为悼念绥远阵亡将士,时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撰挽联曰:以军民铁血,挫丑虏凶锋,收复百灵,秉前赴后继精神,卫国忠诚深仰止;抱焦土主张,痛同胞先逝,昭垂万古,钦视死如归节概,长天凄黯动哀思。白崇禧副总司令挽联曰:为邦家复疆土,为民族争生存,最怜马革裹尸,碧血洒绥边,浩气长存天不夜; 在国际已增荣,在吾侪惭后死,咸仰鸿名垂世,哀音来塞上,临风一哭我尤悲。广西省主席黄旭初挽联曰:东摧强寇,疆土能完,忍看楚些招魂,壮志期吞胡虏肉;北望燕云,烽烟未已,何日长城饮马,闻风每忆鼓鼙声。
绥远抗战取得的百灵庙大捷,是中国军队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取得的唯一一次完全胜利。在日本步步进逼、南京政府步步退让、中国民众抗日愿望长期遭受压抑的情形下,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最合肥》:李宗仁将军对抗日十分积极,多次强调了“焦土政策”,对于未能完全实现六一运动的主张也十分惋惜。
哈晓斯:距卢沟桥事变爆发1个多月前,即1937年5月30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司令李宗仁在广西各界五卅纪念大会上,再次申明焦土抗战主张,指出:“我们对日本帝国主义不但是不应该让步,而且要有牺牲抵抗的决心,抱定宁愿全国化为焦土,绝不轻易放弃国家之领土与主权。”同日下午,李宗仁对桂林各校中学生发表演讲,再次强调:“欲挽救国家民族之危亡,非下最大决心焦土抗战不可。本此要求,乃有去年六一运动之发生。其结果对内已促进全国之团结,至今应如何加强抗日力量,如何提高抗日情绪,如何开展抗日局面,是在诸位青年之不断努力耳。”
为纪念六一运动发生一周年,广西日报发表李宗仁署名文章《六一运动与中国民族革命》,坚定表示,时已至此,“抗战则存,不战则亡,已无丝毫瞻顾徘徊之余地。”谈及六一运动的缺憾,他认为,“即以过去六一运动之影响与成就而言,亦还在吾人预期之下。吾人不但未能完成中华民族之彻底解放,而且也未能彻底阻止日本帝国主义之继续侵略;吾人不但未能直接贯彻抗战救亡之主张,而且也未能间接使此种主张立即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