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去电影化" 谋求多元化市场布局

11.06.2014  17:27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的一句“去电影化”,引来无数围观,一家以影视剧起家的创业板上市企业,“去电影化”后它还剩下什么,它会走出什么样的新路子?

  局外人的“惊讶”其实对于这位掌舵人来说或许在意料之中,而对于他本人而言,“去电影化”的背后,实质是在为华谊兄弟谋求多元化的市场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华谊转型的迫切,或许正是国内文化传媒市场集体谋求突破的一大缩影。

              王中军是这样解释他的“去电影化”的:“去电影化,不是不拍电影,而是不能只拍电影”。

  2014年2月10日,华谊兄弟公布2013年的业绩预告,净利润预增160%-180%。其中,2013年,华谊兄弟制作及发行电影的总票房超过30亿元,占当年国产电影总票房的25%,占民营电影公司的首位。

  即便是如此靓丽的成绩,王中军还是清醒地意识到,华谊一枝独秀的时代迟早会过去,持续保持20%以上市场份额很难。“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可能近似美国六大制片公司竞争的格局,你赶我追,各领风骚一两年,没有绝对的老大,没有谁有绝对优势。”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怎样开辟出自己的路径,占据一定市场地位,显然,这绝不仅仅是华谊兄弟一家文化传媒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纵观国际市场,好莱坞形成了几大娱乐传媒巨头公司,它们旗下不仅有电视台、出版社等媒体渠道,也有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还有游戏、主题公园等衍生公司,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涉及娱乐传媒的各个领域。其利润来源不仅仅是电影产品,更多的则是依靠其衍生品在多个娱乐行业产生共生效应。

  事实上,寻求突破加速多元化产业布局的也非华谊兄弟一家企业。如同样在创业板上市的另一家企业华策影视,自上市以来,除了主业电视剧外,其正全面发力拓展电影、演艺、游戏等领域。

  此外,“走出去”也成为近年来国内一些影视行业公司寻求突破的一致路径。除了华谊兄弟之外,2012年,万达集团以2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第二大院线运营商AMC娱乐控股;同年小马奔腾联手印度“信实媒体”成功以3020万美元收购美国著名特效制作公司数字王国的核心资产。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照好莱坞娱乐传媒市场,中国的路还很长,而要想打造一个类似“时代华纳”那样的文化娱乐公司巨头,国内传媒企业还需继续摸索出自己的业务模式来,开辟出一道新发展路径。

        (责编:张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