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建设

04.11.2014  22:32

  中安在线讯 11月4日,国家电网在京召开“两交一直”特高压工程开工动员大会,正式宣布开工建设淮南-南京-上海、宁东-浙江、锡盟-山东特高压工程。这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中首批获得核准并率先开工建设的特高压工程,工程总投资683亿元,全部于2016年竣工投产,新增输送能力2600万千瓦。其中,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是迄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后可增强长三角地区电网互联互通,相互支援能力。近期可促进两淮大型煤炭基地的集约化发展,提高皖北能源调出能力。

  记者从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获悉,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起于安徽淮南1000千伏变电站,经南京、泰州和苏州变电站,止于上海沪西变电站,跨越淮河和长江,变电容量1200万千伏安,线路全长759.4千米,新建输电线路2×780公里,工程投资268亿元。安徽境内包括淮南变电站扩建工程和线路工程。线路工程在安徽境内途径淮南市潘集区、大通区;蚌埠市高新区、怀远县、滁州市凤阳县、明光市、天长市,安徽境内线路长度180公里,铁塔302基。安徽段线路工程均同塔双回路架设,全部采用钢管塔。安徽境内工程总投资24.43亿元。

  宁东-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途经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6省(区),在安徽境内线路长438公里(含3.5公里长江大跨越)。途经六安市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霍邱县、裕安区、金安区、舒城县,安庆市桐城市、枞阳县,池州市贵池区、青阳县,宣城市泾县、旌德县、宁国市。安徽境内工程总投资27.47亿元。

  特高压电网是实现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可实现电力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保证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实现电力结构调整,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求。

  安徽是皖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也是承接西南水电、西北风电和北部火电基地电力的重要枢纽,亟须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是华东特高压受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可增强长三角地区电网互联互通,相互支援能力。近期可促进两淮大型煤炭基地的集约化发展,提高皖北能源调出能力,远期可充分发挥安徽电网作为华东受端环网受进枢纽的区位优势,通过特高压电网受进清洁、可靠的电力,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提高省内新能源消费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为保障安徽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安徽两淮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确定的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安徽省实施了“皖电东送”战略,新建“皖电东送”火电机组758万千瓦,每年向华东地区输送电量约370亿千瓦时。变输煤为输电经济效益显著,对拉动安徽皖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缓解华东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安徽抢抓机遇,实施了皖电东送二期工程(总装机规模596万千瓦)和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皖电东送外送总规模将达到1354万千瓦,电网省际送出能力由800万千瓦提升至1400万千瓦。截至2014年9月底,皖电东送装机规模已达1022万千瓦(平圩三期和平山电厂在建,预计2015年投产),累计发电量达3014亿千瓦时,占安徽省总发电量的25.7%。2013年全年外送电量450亿千瓦时,超过“十五”期间安徽全省外送电量(412亿千瓦时)的总和,是2005年的6.7倍。有力支持了安徽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开辟新的输电走廊极为困难;受交通、航运、航空、江面宽度等综合因素影响,线路跨江资源非常紧缺;线路工程建设房屋拆迁量大,补偿费用高。建设淮南~南京~上海工程,仅增加1个1000千伏同塔双回线路走廊,充分利用了输电走廊和跨江点资源,减少走廊拆迁补偿等费用,有效降低单位输送容量的综合造价,满足电网可持续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