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亮点

06.03.2015  16:20

    2015政府工作报告十大亮点:

  (一)“双引擎”

 

  报告: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点评:2014年,伴随着简政放权和商事制度改革,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路考察足迹遍布各地创业企业和组织,激活了微观经济活力。同时,按照国务院加大公共产品供给的部署,各地完成了一大批事关民生福祉的重大工程,对中国经济的稳增长起到一定作用。2015年“双引擎”的启动,表明本届政府在促发展和惠民生之间的平衡选择及担当。(余寒)

  (二)7%、1000万人

  报告: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点评:经济增长目标从7.5%降至7%,是一个完全主动降速的过程,在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的同时,经济的“底线思维”更加清晰,就是要保证经济不出现系统性风险,也充分考虑到了就业需要和增长的可能,并且留有一定的弹性余地。经济在7%左右出现波动都是正常的,只要不出现过于猛烈的下行,就应该都是一个“合理”的增速。(李晓丹)

  (三)赤字率2.3%

  报告: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

  点评:赤字率的扩大在许多人的意料之中,甚至是2015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主要手段。2015年也是新预算法执行的第一年,地方政府面临着债务管理机制的转变,地方财政将承受一定压力,也需要中央财政在基建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未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必要的话要动用这个空间,除了做加法,增加支出,也在做减法,给企业减税清费。(杜涛)

  (四)M2

  报告: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

  点评:2014年全年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仅为2%,到2014年年底只有1.4%,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已经连续几个月为负数。尽管PPI负数了,但是仍没有把CPI拖累成负数,只能说存在通缩的风险,政府要做的是避免从低通胀向通缩进行。经济学家们预测,中国央行将在2015年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实施降息将准等宽松的货币措施。(吴海珊)

  (五)三张“清单”

  报告: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

  点评:简政放权与规范政府的权力和责任有明确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布局下,依法行政就有一个规范性的问题。“权力清单”相对来说推进的比较快。负面清单首先是上海自贸区一些外资企业在做,现在其他地方也在做。“责任清单”近期来说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做,尤其是在总理明确提出这个要求之后今年会是一个重点,无论是中央部委还是地方都会是一个重点。(张斌)

  (六)“有权不可任性”

  李克强:地方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对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接得住、管得好。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实行项目核准网上并联办理。

  点评:近两年,随着简政放权的力度加大,一些地方和部门少数人表现出了“懒政”、“怠政”的情况,“不能为”、“不敢为”和“不愿为”。这些在观念和素质上还有个适应的过程。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后对干部的考核和从前不一样了,简政放权之后怎么审,原来是靠审批来管,现在不审批了随之不知道怎么办了。政府权力下放之后怎么样来管理,怎么样来履行政府的职责。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张斌)

  (七)价格放开

  报告: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务收费定价权。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健全节能环保价格政策。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全面实行居民阶梯价格制度。

  点评:这将是一场自1988年价格闯关以来,中国最大规模的价格改革。这一次价格改革触碰的,或将是价格改革最后的关卡,本轮价格改革的核心是,下放基本公共服务收费定价权,全面实行居民阶梯价格制度,同时对普通百姓生活不造成负担,兼顾保护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这一次,将会如何“闯关”,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将如何部署,将拭目以待。(于华鹏)

  (八)鼓励大众消费

  报告: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光纤网络,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发展物流快递,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

  点评:谈及消费,中国的服务业正在步入一个更为开放的市场环境,在“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在GDP中的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背后,是中国经济新生动力的崛起。2014年,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同时成为吸纳新增就业、扩大消费的主要渠道。汇小溪成大河,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余寒)

  (九)“中国制造2025”

  报告: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点评:中国的高铁正在随着领导人的出访在全球开花,而更多的机械设备制造、机床、技术装备企业早已开始了走出去的步伐。对目前的中国来说装备制造业走向海外既是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完成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实力增强之后对外扩张的必然,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标准”输出海外。

  另外,装备制造业的在海外的扩张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手段。可以预见,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乃至海外投资,都将到达新的高度。(孙琦子)

  (十)政府不唱“独角戏”

  报告: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

  点评:今年将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与此同时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财政资金毕竟有限,如何用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也就是PPP,是关键。在公共产品领域推广PPP,能够提高投资效率,也能缓解投资压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大包大揽,现在政府跳出了这种模式,挑选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这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体现。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