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二五”]科大“中等生”创出“六千万企业”

30.10.2015  18:32

他曾被认为是中国科大的“差生”,但最后在创新创业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从中国科大本科毕业的刘国强,2012年走进科大先研院,开始了创新创业之路。而他也与这座由安徽省、中科院、中国科大、合肥市四方共建的“江淮硅谷”,一起迎来了安徽科技创新的辉煌。

带着六个人辞职创业

今年32岁的刘国强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大,学的是机械专业。在学校里,他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但是,看着一些同学在科研和考试中拿到高分,刘国强从没感到过气馁,他一直对自己很有信心。

对人的评价体系有很多种,在一种体系中我不算优秀,但我在其他的领域会发光。”刘国强说。

毕业后,刘国强在导师的介绍下,进入了一家企业。做了一段时间后,刘国强不安分的心荡起了涟漪,“当时所在的企业,做的产品是在细分领域,市场有限,而我想做一个面向广大市场的产品。”导师一直很看好刘国强,鼓励他去闯闯,于是2012年,刘国强带着六个人辞职,创办了合肥全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这一年,也是被称为“江淮硅谷”的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起航的年份。这个由安徽省、中科院、中国科大、合肥市四方共建的全新创新创业平台,被寄予了让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与资本“握手”的希望。很快,刘国强投入了科大先研院的怀抱。

在上海打出一片天

科大先研院给我们创新团队很大的支持。”刘国强说,首先,科大先研院将产学研结合在一起,让科研项目更容易转化成产品,从而形成企业,“另外,它还将资本与创业结合,让创业者更容易获得资金的支持。

刘国强还说,科大先研院有很多创新创业团队,“大家在一起,形成浓厚的氛围,互相鼓励,也让合作更加顺畅。

刘国强创业的领域是在基础教育方面,采用高科技让孩子们的学习更加容易。“比如物理中的电阻,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台上讲,或者仅仅是纸面上的灌输,孩子在台下听、书上学,有的孩子弄不懂。我们则用高科技手段来制作教学资源包、设计知识引擎工具,来引导学生。丰富趣味的资源包让孩子们乐意学,这样孩子们更容易学会,而知识引擎会关联其他知识点,帮助他们举一反三。

另一方面,刘国强的团队致力于打破教育空间壁垒,让教学评价更智能与客观。2014年,国务院下发通知,以后的中高考加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对于教育评价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课题,我们就从大数据的方向入手,将家庭、社会、学校的教学过程与评价进行收集与智能分析,帮助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数据。

研发出自己的教育产品后,刘国强将市场放在了上海市。这几年来,他从无到有,在上海基础教育领域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不仅将产品打出去,还开始与上海教育部门合作建立平台,提供服务。而在2015年,他又开始开辟合肥的市场,并已经与100多个中小学开展合作。今年以来,刘国强的公司的产值已经达到了6000万,而员工也从最早的6人达到现在的120多人,“除了来自科大的优秀人才外,其中有很多全职的中小学教师,负责开发新的教学工具与评价工具等高科技产品。

先研院成创新母体

刘国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努力,也离不开科大先研院的帮助。这个全新的平台,将科研、生产、资本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全国开创了协同创新的先河。在先研院,安徽省、合肥市先后投入数十亿元,在项目申报、科研经费、人才引进、产业引导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中科院则开放下属的百余家科研单位创新资源,提供科研项目对接机会;科大则调动海内外校友资源,吸收先进科技项目落户。协同创新的力量在这里尽情释放,体制的障碍在这里被合力破除。

截至目前,科大先研院已建立量子通信网络先导工程——京沪干线运管中心、未来网络运营与管理中心等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10家。并与中科院自动化所、计算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及微软、Intel等知名企业共建联合研发单元34家,共投入研发经费超过一亿元。此外,科大先研院里的团队已经申请专利76项,其中发明专利为5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

科大先研院也开始像硅谷一样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先后成立了云杉光电、安徽芯核防务、阿巴赛3D打印、诺迈新材料等创新企业110家,注册资本金近6亿元。这些企业开发新产品60项,累计销售收入2.58亿元。同时,科大先研院已经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71人,包括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安徽省“百人计划”等各类科教创新高端人才31名。同时,先研院通过探索“企业导师+学术导师+创业导师”的“三导师制”培养模式,培养硕士以上研究生900余名,其中来自美国、德国等31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共计178名。

创新堡垒纷纷涌现

在科大先研院的带动下,我省又涌现出了一批协同创新的平台,比如清华安全院、北大未名院、中科院创新院等,在这些创新堡垒里,时刻都在涌动着创新创业的热情,为我省科技创新实力的提高,注入永不停歇的青春动力。

而科大先研院也将继续前行,探索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和创客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推进量子信息、未来网络、新材料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鲜明特色、在国内具有引领作用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院。(项磊)

我的十二五

研发

科大先研院已建立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10家,与多家科研院所及知名企业共建联合研发单元34家,投入研发经费超过1亿元。

专利

科大先研院团队已经申请专利76项,其中发明专利为5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

孵化

科大先研院先后成立创新企业110家,注册资本金近6亿元。这些企业开发新产品60项,累计销售收入2.58亿元。

揽才

科大先研院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71人,包括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安徽省“百人计划”等各类科教创新高端人才31名。

培育

科大先研院通过探索“企业导师+学术导师+创业导师”的“三导师制”培养模式,培养硕士以上研究生900余名,其中来自美国、德国等31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共计178名。(孙琳俊 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