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第一附属医院:加强党建促发展 引领医改新常态

13.10.2017  18:18

      2017年8月10日上午,一架价值3000多万的橘红色的专业医疗救援直升机缓缓降落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一号楼楼顶停机坪,这是安徽省首个医疗专用停机坪迎来了她第一位“客人”,安徽省空中120即将正式启动,标志着该院建设国家移动应急救援基地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为创建医教研一体的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党建促发展,引领医改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医大一附院认认真真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保障、民生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和医院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部分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医院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内影响力不断扩大,连续六年入围全国最佳医院百强排行榜,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排行榜26个学科中,医院24个学科进入全国百强,其中21个安徽省排第一;医院是安徽省唯一能独立进行肝脏移植手术的医院;安徽省第一台肝肾联合移植、7月龄婴幼儿捐献成人肾移植;安徽省唯一一个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奖补项目。目前,医院门诊、手术、住院等各项医疗服务数据稳居安徽前列,医院综合实力稳居安徽省首位,开创了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引进安徽省首台手术机器人 引领微创手术新时代


      “达芬奇”是我省第一台手术机器人,自2014年9月落户安医大一附院,这位不怕累的“机器人医生”已经出色完成了800多台手术,泌尿外科、普外科、胸外科、心脏外科、妇产科无一不得心应手,样样在行。据安医大一附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梁朝朝介绍,“达芬奇”最擅长的是泌尿外科的复杂手术,目前已经有近600位患者在它的帮助下摆脱了前列腺癌、肾肿瘤、膀胱肿瘤等带来的病痛。
      “达芬奇”这一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创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医院的广发开展,不仅推进了医院微创外科的全面提升,也带动了医院医疗技术不断创新的热潮。
      十八大以来,医院以改善病种结构为切入点,综合实力医院积极鼓励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大力发展微创腔镜技术、器官移植手术、复杂心脏手术、辅助生殖技术、干细胞移植等为代表的高技术含量手术比重。五年来,医院先后完成安徽省首例器官捐献、安徽省首例肝肾联合移植、婴儿捐献肾脏移植成人手术、省首例人工生物角膜移植手术等,以及3D腹腔镜手术、手术机器人手术等;在大力发展新技术的基础上,医院积极推进亚专科建设,在普外科、骨科、心内科、儿科、神经外科实施亚专科;同时集合优势医疗资源,以多学科诊治为平台,提高对疑难重症病人诊断和抢救水平,多学科成功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伴严重冻伤患者、多学科联合成功抢救钢筋贯穿伤、多学科合作成功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等等,充分展示了我院医疗技术的综合实力。


人才强院稳步推进 着力打造“海外兵团


      医院党委制定了人才建设的“一个规划”和“三个计划”,注重培养和提升医院现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医院有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7人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获“国家万人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皖江学者2人,外专百人计划1人,担任亚洲学会主席1人、副主席1人,安徽省“江淮名医”30人,等等,人才优势位居省内医疗机构第一。
      另一方面,医院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制定出台《人才引进与管理暂行办法》,近5年来,引进长江学者2名、特聘专家及客座教授17名,招聘博士95人,同时建立柔性引进机制,将引进专家和引进智力结合起来,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引进海外兼职教授10余人,组建了一直富有特色的“海外兵团”队伍。


学科系建设稳步推进 教学质量与成果明显提升


      十八大以来,医院完成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皮肤性病学5个学科系建设,每年承担学校1.7万学时的教学任务。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24人担任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委; 5年来获各级质量工程48项,其中国家1项,省级47项;临床医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美容专业获安徽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教学团队2个,4人获安徽省教育名师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皮肤性病学5大主干课程均获省级精品课程。
      医院有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等多个基地。年承担社会化住院医师和省卫计委全科、专科医师培训人员百余名,每年完成60余人次的硕博住院医师培训任务。每年申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30余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50余项,年培训学员近万余人。


科研水平不断攀升 转化医学平台初见成效


      十八大以来,医院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子课题、973计划子课题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万人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80余项。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及厅局级课题共360余项。获纵向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总计达到940余篇,超过“十二五”规划中的600篇目标;主编或参编著作共150余部。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树兰医学青年奖等30余项。有1项研究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项研究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医院标准型生物样本库顺利竣工投入使用。皮肤病遗传学创新团队获得教育部立项支持,消化内科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技术应用与开发创新团队”成功入选“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疑难重症皮肤病协同创新中心”及“神经精神疾病与心理健康协同创新中心”通过省级论证。


联合腾讯共建智慧医院  医院信息化全面提速


      2017年9月13日,医院和腾讯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智慧医院。医院与腾讯公司将联合成立“腾讯互联网+医疗大数据研究示范基地”,在智慧医疗和人工智能研发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同时基于手术机器人、直升机救援平台等,加快移动医疗的深入应用。不久的将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手段,能够实现智能床监护系统、体温等患者生命体征数据智能采集的智慧病房也将投入使用。目前,开展的食管癌智能辅助诊疗平台已经在医院内镜中心投入使用,辅助医生对食管癌进行筛查,准确率高达96%以上。除了食管癌早期筛查,医院还将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乳腺癌淋巴清扫病理图像识别、乳腺癌钼靶图像识别、宫颈癌筛查、病理特征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据悉,医院目前已通过电子病历五级认证,这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通过五级认证的三甲医院,正逐步完善临床数据中心和集成平台,将患者历史诊疗数据集中在360视图中,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实现医疗机构内部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
      为了方便智慧就医,医院建设了多种形式的自助服务模式,先后分别投建了200多台的银医自助机和100多台功能自助报告打印机,方便患者进行自助预约挂号、缴费、门诊病历打印、检查检验报告查询打印、费用清单查询打印等;创新“互联网+”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中的应用,建设了支付宝、微信、手机APP等掌上医院平台,丰富患者预约、挂号、充值缴费、报告查询的渠道;积极开展了支付宝扫码、微信扫码、诊间支付等多种线下支付方式,极大的减少患者诊疗支付的时间,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高新院区试运行  五大特色中心引领国际范


      对标国际的绿色节能设计、特色医疗技术紧跟国际前沿、就医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保障就医体验、配置数千万的医疗救援直升机提升急救能力、“大专科”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医生护士均熟练掌握外语无障碍服务国外患者。这就是已试运行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
      院区位于合肥高新区,长江西路以南,创新大道以东,皖水路以北,占地面积近200亩,设计总床位2000张,年提供门诊服务约150万人次,年提供住院服务10万人次,年手术量5万台次,是新建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院区之一。高新院区开诊后,医院实际开放床位将突破5000张,年门诊服务约450万人次,年手术约10万台次,年住院约25万人次,综合服务能力跨上国内第一方阵,稳居安徽首位。
高新院区与院本部管理团队一体、专家资源共享、医疗技术同步。同时发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后发优势,围绕“高技术、新引领”,走“大专科,小综合”特色。依托医院先进学科,高新院区设立肿瘤治疗中心、消化病诊疗中心、心脏中心、创伤中心、妇产生殖中心五个特色中心。
      新时期、新机遇、新挑战。安医大一附院将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真抓实干、开拓奋进,紧密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医护员工,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转型攻坚中砥砺前行,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动员全院党员和医护员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创建国家级区域性医疗中心不断努力,为谱写医院事业发展更加辉煌灿烂新篇章而奋斗。(一附院 吴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