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医一附院一年轻医生凌晨猝死家中 头一天做了一天的手术

23.09.2016  10:41

9月21日凌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杨明被发现猝死家中,据了解,当时,最先发现的是杨主任的妻子,当时杨主任已经浑身青紫,立即被送到附院抢救。最终还是没有抢救成功。9月21日10时,宣布临床死亡,年仅45岁。

据了解,杨主任平时身体挺好的,热爱骑行,擅长游泳,平时淮河可以游5公里。

没想到转瞬间,就以这样突然的方式与世人告别。据其同事称,杨主任20号做了一天的手术,怀疑是感染性心肌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从而导致猝死。

近期,医生猝死噩耗不断传来,让人们真心觉得惋惜,看似健康的人猝死,这样的例子发生的太多了,而你,离猝死又还有多远呢?你的生命是否正在无休止的加班熬夜、在无法摆脱的压力负担中、在过量的剧烈运动中饱受着侵蚀呢?如果是,请你多注意一下身体了,否则,等你的身体不堪重负时,猝死随时可能在你们外按响死亡的门铃。

近期医生猝死事件频发:

3月2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科闫润栀医生,持续1个小时抢救患者后,自己再也没有起来,年仅28岁。

3月8日,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麻醉科女医生蓉英,夜班后不幸猝死,年仅28岁。

3月31日,扬州市宝应县一名医生正在询问患者的病情时,趴在桌上突然猝死。

4月1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脏外科李大连医生,突发心脏病猝死,年仅48岁。

4月14日,福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康强病逝,年仅51岁。妻子说,他是累死的。

4月21日,安徽一位名叫杜勇的医生在家吃饭时接到电话,赶回医院做急诊手术, 20分钟后,家人却收到这位医生猝死的消息,年仅35岁。 

医生是比较辛苦的一个职业,尤其是外科医生,有时为了抢救一个病人在手术台上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是常有的事。而他们,就像烛光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一路走好!

那么, 生活 中如何预防猝死?

1,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魔鬼时间”。从凌晨到上午10点这一段时间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被医学界称为“魔鬼时间”。因为人在睡眠中心率比较慢、血压较低,而在醒来时血压上升,心律加快,而且体内水分流失了一夜,血液黏稠度增加,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因此建议年轻人一定要注意不能常熬夜,而老年人则要学会“赖床”,醒后尽量在床上躺一会儿再起床;同时尽量不要在早晨锻炼。

2,室内外温差别太大,注意不要忽冷忽热。民众体检专家提醒说,炎炎夏日绝对不能贪凉,室内温度一定要合适,尤其是老年人最好不要吃冰冻食品,要避免血管突然收缩导致心源性猝死。

3,选择清淡饮食。一方面可保持合理体重,因为体重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相关因素;另一方面增加粗纤维和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以保持大便通畅,因为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便秘也是猝死的一个重要诱因。

4,戒烟限酒。大量饮酒和大量抽烟都是猝死的重要诱因,因此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戒烟限酒是最好的预防手段。

5,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持续过大的心理压力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尤其是对于毫无症状的猝死者来说,往往伴随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应该尽量让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聚会、出游等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放松。

6,清楚掌握家庭周边的医疗机构分布情况,以便及时获得急救支援。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也应随身携带写有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联系电话、病史的急救卡。

原标题:痛心!蚌医一附院一年轻医生昨夜猝死,原因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