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医改“满月”现七大变化 医生出诊量大幅增加

29.04.2015  19:37

2015年4月1日,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幕。从4月1日开始,我省城市公立医院药品取消加成,门诊“限时限号”,患者就医体验与以往大不相同。转眼间,新医改即将满月,为探访新医改的效果究竟如何,本报记者走访了省内几家大医院。

变化1

挂号紧张了

4月28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安徽省儿童医院门诊大厅,在门诊大厅预检分诊台附近墙上悬挂的“安徽省儿童医院门诊挂号实时信息”显示,骨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儿童保健科、呼吸内科的专家门诊号已经全部挂完,儿外科、神经内科、感染科、康复科等科室挂号人数也纷纷超过20,即将号满。

“我省新医改规定,城市三级公立医院实行门诊限号,知名专家门诊每半天不超过20号,专家门诊每天不超过25号,普通门诊每半天原则上不超过38号,不少患儿家长对我省新医改的具体举措还不太了解,因此就出现了一些患儿家长挂不到号的情况。”省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马金凤告诉记者。

马金凤介绍,虽然执行新医改限号政策,但是遇到一些急症、重症或者外地赶来的患儿,医生还是会给他们加号看病,一般来说,差不多每个专家都会加5个号左右。

据介绍,新医改启动近一个月,专家门诊量在下降,专家有更多的时间致力于疑难杂症。根据统计,省儿童医院的门诊专家诊察人次下降了41.2%,安医二附院的专家门诊较去年同期减少1886人,下降7%。

变化2

医院门诊量下降

从4月1日实行医改新政后,省城的几家大型综合性医院也经历了一番变化,门诊量普遍降低了一些,分流患者的效果逐渐开始慢慢体现。

“总体是下降的,大约比医改前降了5%-6%。”省立医院门诊部主任吴向辉介绍,医改前,该院每日门诊量大约是8000人次,实行了“限时限号”政策后,门诊量略有小幅下降,总体比较平稳。

安医大二附院的门诊量也出现了略微变化。记者从该院获悉,3月份日门诊量为3442人次,医改启动后,平均每天门诊量为3428人次,平均每天减少14人次,基本无变化。

“省儿童医院在近一周门诊量也下降了,降幅在5%左右。”省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限时限号的影响,门诊量降低,但急诊量却有增加。特别是下午门诊量同比增长很多,出现了明显的错峰就诊。

此外,安医大一附院的日门诊量在一个月内也略有波动。该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原本绩溪路门诊、长江路门诊和科教大楼门诊每日门诊总量达到1.1万人次,现在的确降了一些,医院的门诊量比3月份下降了5%左右。

变化3

医生出诊量增加

“限时限号”,在很多医院弹性执行,“我们尽量消化掉患者,不让患者白跑一趟,也尽量给患者足够的时间,这样就增加医生的门诊量。”安徽省儿童医院院长金玉莲介绍,该院有100多名专家,25名知名专家,平时一周排1-2次,现在一周要排4次,医生的出诊量明显增加。

而在安医二附院,为了患者就诊压力,增加就诊时间,医院增加了各科室的排版次数,“医生的出诊量全部增加了,有的医生甚至增加了50%。”

变化4

拿药更便宜了

“以前总听说药品零差价,今天是第一次真正享受到这个待遇,我们拿药总共才花了80多元,之前差不多的药怎么也得100多元吧。很意外,很高兴。”胡女士表示,因为女儿的病需要长期服药,药品价格的降低,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实惠的一件事。

在门诊大厅取药窗口,记者还遇到了很多与胡女士有相同感受的患儿家长,“怎么感觉这次费用少了,没少拿药吧。”当他们得知新医改中规定的我省所有公立医院取消15%药品加成,城市患者也能买到“零差率”药品的消息后,都表示很满意。

变化5

就医习惯改变了

昨天下午,在安医大二附院,张先生带孩子来看儿科,他告诉记者,几天前网上预约的,选了下午的门诊,“看到报道了,知道现在限时限号,也听到医院的建议,错峰,选择了下午,预约确实比上午顺利。”到了医院后,他发现下午的病人少多了,“不像上午那么吵闹。”

“新政实施后省儿童医院门诊量也下降了,降幅在5%左右。”省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马金凤介绍,由于限时限号的影响,门诊量降低,但急诊量却有增加。特别是下午门诊量同比增长很多,出现了明显的错峰就诊。

“医改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变化,就是挂普通号的患者比以前多了。”马金凤分析,这或与专家门诊诊查费上调有关。“医改前,普通号3元,专家号5元,患儿家长都冲着专家号去;但现在专家号涨价了,一些生小病的患儿家长就会选择挂普通号。”

变化6

住院费用下降了

两岁的小杰(化名)因为重度肺炎于4月16日入院在呼吸内科治疗,4月21日出院。其间小杰总共花费了3730元的治疗费用,如果是在医改前这大概需要3854元,现在省下了124元。

这一百多块钱是怎么省下来的呢?从小杰的费用清单上,我们看出,现在药品、检查项目的价格明显下降,但这两项就省下了241元,而诊疗、护理等项目的价格略有提升。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更加趋于合理且充分体现出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服务价值,这既保障了医院的良性发展,也减轻了费用负担,群众看病就医能得实惠。

“实行药品零差价以及加强合理用药监管,门急诊药占比去年同期下降12%,住院药占比比去年同期下降6.31%。”门诊部主任马金凤介绍,实行药品零差率之后,药费占比越高越便宜。此外,省属医院CT、磁共振和超声设备检查在现行价格基础上各降低10%。如磁共振平扫每部位由390元降为351元,单次多层CT平扫每部位由200元降为180元。

变化7

医院的总收入下降了

省儿童医院院长金玉莲介绍,近一个月时间,医院的医疗总收入相对于去年同期下降了10%,但这10%的下降主要是控制药品、耗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用等。

“说明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技术劳务收入明显增加,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初步实现了医改的预期目标。”金玉莲说。

■权威发布

4月1日起,全省100所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行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医改的主要举措是:取消药品加成,降低高端医疗检查治疗设备费用,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收费,增设诊察费;门诊实行限时限号,限定知名专家、专家、普通门诊的挂号数和就诊时间,提高患者的就诊感受。与此同时,以市为单位实行药品、耗材带量采购,由此降低的价格用于补偿医疗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的成本。

记者从省卫计委获悉,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实施近一个月来,我省城市综合医改试点起步平稳,初步显现出正向成效。

17所省属医院提供的数字显示,根据4月1日-15日期间的监测指标分析,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环比分别下降5.3%、1.8%,门急诊次均费用下降2.1%,门急诊药占比、住院药占比分别下降3.3%、7.7%。综合医改在有效遏制城市大医院服务量、费用快速上升的同时,费用结构逐步趋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