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医改启动一周 大医院患者稳中略降

08.04.2015  13:04

还记得上个周三吧?4月1日,安徽省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正式拉开帷幕。转眼又是周三,新医改一周以来收效如何?大医院还那么“撑”吗?记者昨日对此进行了探访。

变化

NO.1大医院患者稳中略降

昨天是清明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省城各大医院门诊大厅熙熙攘攘,挂号的、拿检验单的、取药的人依旧排成长队。

“医改几天来,我们医院的情况总体比较平稳,门诊、住院的病人略有下降。” 合肥 市二院相关负责人说。“稳中略降”这几乎可以代表省城绝大多数大医院的声音。

作为一家三甲专科医院,合肥市口腔医院医改一周来的患者数量没什么变化,而限时限号对医生来说也基本没影响。

 

医院里等待就诊的患者

NO.2挂普通号的患者多了

“医改之后,我们发现一个新情况,就是挂普通号的患者比以前多了。”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他分析,这或与专家门诊诊查费上调有关。“医改前,普通号3元,专家号5元,患儿家长都冲着专家号去的;但现在专家号涨价了,一些生小病的患儿家长就会选择挂普通号。”此外,医改之后,不少患儿家长错开就诊高峰期,预约下午就诊,不但缓解了医生的压力,大人、孩子也都轻松。

声音

患者:能否增设老人窗口?

“药费降了,诊查费增加了,说实话,我都不太关心,我只关心到底能不能挂上号。”患者刘奶奶建议,对于不会预约、孩子又不在身边的老年人来说,医院是否能增设一个老年人挂号窗口?

“这只是个别现象,以后适应了可能会好一些。”多家医院的相关负责人也都告诉记者,医院为此增加了诊室,尽量消化当天的患者。

医生:若长期加班很难坚持

医者仁心,为了不让患者白跑一趟,不将患者拒之门外,很多医院采取了增设诊室,增加医生排班次数的办法来消化患者,医生的工作时间也增加了。

“也许我们能坚持一星期、一个月,但是长期下来肯定不行。”省城一家大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限时限号虽然看起来是医生轻松了,但工作量并没有减少,“超负荷运转不一定会有更好的服务。”

医院负责人:要改变习惯

医改限时限号,实行分级定价,拉开不同级别医院价差,倒逼形成分级诊疗机制。但是从新医改一周的情况来看,这种变化似乎并不明显——大医院仍然人山人海,基层医院依旧门可罗雀。

“目前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说不定下个月就会有质的变化。”省城一家三级医院的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医改,倒逼形成分级诊疗的前提,是改变患者的就诊习惯以及医生的工作习惯。

“患者不论病情轻重,都喜欢找专家看病,而医生每半天接待60至70人,问诊不一定细致。”这名负责人认为,患者发现在大医院看病更难后,而在病情不重的情况下,只能去基层,这样他也会习惯并信任基层的医生;而医生放慢了节奏,也会养成问诊更仔细的习惯。

建议

NO.1慢病最好能去基层就诊

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表示,医院曾对该院门诊患者做过调查,发现30%至40%都是高血压一类的慢病,他们去大医院往往只是监测一下血压,或是调整药品。

医生建议,对于一些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尤其是定期调整药品的患者,希望他们能去基层就诊。因为基层医院具备慢性病的就诊条件,而且也省去了老人家的奔波之苦。

NO.2不紧急就避开高峰

对于大医院来说,一周伊始总是人最多的时候。

据了解,每周一、周二就是安医大一附院的门诊“峰日”,日均门诊量达到了惊人的12000人。

对于儿科、妇产科等需求量较大的科室,医生建议患者尽早预约,如果不是紧要病,可避开就诊高峰。一般医院就诊高峰在周一、周二的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