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抢险一线 舍小家为大家——裕安区新安镇鲍湾村陈若魁抗洪事迹

08.07.2016  16:31

      灾难可以将人打倒,也可以激发出人的昂扬斗志和力量。陈若魁,裕安区新安镇鲍湾村一名普通的新任村干部,在特大洪水面前,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展示了优秀人民公仆的风采。他是“新人”,却犹如“老人”,他满身疲惫,却坚毅果敢。

      2016年7月1日深夜,夜黑如墨,大雨如注。鲍湾村部灯火通明,每一个人员的脸上都凝结着严肃,洪水即将来袭。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工作分配简短明确,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陈若魁接到的任务是在天亮前通知杨家洼至鲍湾组村民紧急转移,负责吴门闸看守工作。村里只有四名村干部,没有任何疑问,他一脚踏进雨中。在手电筒暗弱的光线指引下,他挨家挨户的跑,一户户的敲门。当他走到最后一户时,一家人还在睡梦中,他三言两语说清楚了来意,一家人顿时惊慌起来:他们压根也没有想到洪水会威胁到自己家,一点准备也没有。陈若魁赶紧协助他们把家里的物品往外搬,提醒他们不要睡了,以最快的速度将一家人转移到了村部会议室。

      1日晚10点半,吴门闸开始倒灌,正当他准备关闭闸门时,手机响了起来,那边是妻子歇斯底里的哭嚎甚至有点语无伦次,“你在哪?快点回来,养鸡场涨水了,来不及了,快点回来啊……”他只说了句“等闸门关好我就回来”,便挂了电话。等过了一个多小时他回到了家,看到满地的死鸡,他闭上了眼睛,眼水已顾不得流,妻子和老母亲早已哭红了眼,鸡舍和家里全部进了水,因为没来得及转移,20000只鸡死了17000只,家里的空调、桌椅还浸泡在水里,损失约10万余元。陈若魁望了望自己苦心经营的养鸡场,随便安顿了尚还存活的生鸡后,又返回到了抗洪一线。陈若魁看着外面的大雨心急如焚,还有没有村民没有转移出来?翻开电话本,挨家挨户询问情况。村民受灾后,陈若魁穿着湿淋淋的衣服,一户一户艰难的巡查着。每一户村民家里水淹多深,物品有多少没有转移出来,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物资,他都做了详细的记载。一直忙到天明,没有吃一口饭,喝一口水。

      在村民眼里,陈若魁是一个心直口快,风风火火的人,他做事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他又体贴入微,耐心周到,为转移的村民买方便面,烧水给他们泡上。第二天他又忙着挨家挨户的跑,对种养殖户的受灾情况进行一一统计,并上报给镇政府,希望能为受灾群众争取更多的补助。

      洪水给鲍湾村的村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责怪,因为他们看到了陈若魁他们始终走在他们前面。责任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坚守。陈若魁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干部,在抗洪抢险的斗争中,他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自己分内的责任,舍小家而顾大家,从履行责任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到了每一个和他并肩作战的人心上。

( 来源:裕安区新安镇信息站  作者:张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