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区四措并举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4.12.2016  18:15

实施生态建设,改善区域环境。该区围绕“绿色宜秀”建设目标,大力推进通道景观林、休闲景观林建设,不断完善环卫环保设施,建立2座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和5座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着力推进源污染治理。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5.1%,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0%,城镇集中污水处理率47.06%。有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和1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村居。

壮大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蓝莓、水产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积极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建成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3家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6.5万亩水面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菜子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加速建设,龙鳞生态博览园和龙泉生态园已具规模。

健全生态制度,完善政策体系。相继建立生态效益评价机制、绿色政绩考核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机制。高标准落实宜秀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和实施方案,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范围,将政绩考核结果与干部任免奖惩挂钩。

弘扬生态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先后举办两届郁金香生态文化旅游节和首届向日葵花展、菊花展等生态文化节庆活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编印乡土教材,宣传生态保护知识;积极开展环保进校园活动,绿色校园评选如火如荼。通过广播电视及网站、微信等公共媒体平台,开设生态文明建设专题专栏,普及环保生态知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