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区不断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包河区以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安徽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核心,加快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金色拐杖”等养老服务品牌,取得了初步成效。区民政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老龄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惠园社区荣获国家“敬老文明号”称号。
截止2015年7月,全区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8.3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15.76%,其中:80周岁以上1.3万人,百岁老人25人。全区现有养老床位2173张,其中:农村敬老院4个,床位340张;公办民营养老机构1个,床位420张;民办养老机构6个,床位1007张;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33个,日间照料床位406张。全区登记注册的养老组织或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已达23个。
二、主要做法
1. 强化老龄事业发展主线
一是强化老龄事业组织保障。包河区将发展老龄事业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民生工程、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2015年区深化改革小组工作要点将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列入其中。二是强化老龄事业政策支撑。相继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包河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覆盖社会养老保障、老年健康、老龄服务等各个方面。三是强化老龄事业发展基础。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确保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财政建立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专项安排300万元。各街镇、社区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助老”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2.改革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模式。规范骆岗敬老院“公办民营”社会化运营,在满足五保老人入住的基础上,向社会开放,使敬老院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打造全区五保供养社会福利中心,投入1500万元对大圩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新增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新增床位68张,新增医疗康复、特护、监控等功能,设立对失能、半失能五保老人开展专业护理服务的“特护区”。
3.加强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与管理。2013年以来,共补助7家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及运营补贴资金780多万元。同时,加大管理力度,落实民办养老机构民政部门安全监管和街镇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检查。举办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班和安全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班。建立养老机构管理约谈机制、会议机制、运营管理分享机制等。
4.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打造社区“十五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承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为城区70周岁以上的低保老人、空巢老人以及9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购买了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全区现有2200多老人每月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同时,扶持望湖街道的“葫芦号”、芜湖路街道的“百米家园”等社会组织开展“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
5.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保险。为农村五保对象和城市“三无”对象购买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现有809位五保供养对象受益。实施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2015年已覆盖全区公办养老机构。推进“银龄安康”保险制度的实施,引入商业保险机构,采取自愿原则,为60-80周岁老年人提供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服务。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参保老人已达20692人,缴纳保费104.2万元,保险公司承担风险保额4.3亿元。
6.探索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包河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目前,望湖城项目已与安徽浩研养老集团签约,预计投资3亿元。淝河镇社区医疗服务站和常青街道淝南社区养老服务站医养结合正在推进之中。
7.创新开展养老服务公益项目创投。2014年设立首届社区公益创投资金500万元,重点资助社会治理、社区营造、专业服务、志愿服务、养老慈善五大类项目。有20多家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公益创投活动,最终资助养老服务项目12个,资助资金74 万元,收到良好的成效。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1.观念认识尚未到位。目前大部分家庭养老观念尚未改变,多数老人还习惯于独居或空巢生活,子女也不愿意老人进行社会化养老,认为社会养老是子女“不孝”的表现。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家庭的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没有意识到社会养老助老工作的重要性。而现在的社会养老机构也不能满足各类老年人群的养老需求。社区养老是未来养老的主要发展趋势,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部门对开展社区养老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社区老年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虽然政府对老龄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快速增长的社区养老需求相比,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社区老年基础设施简单,社区养老医疗保健和护理设施不健全,社区和家庭适老性无障碍设施建设缺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地严重不足, 2009年以前社区服务用房、养老服务设施没有纳入规划,导致老城区社区用房紧张,社区养老服务场地严重缺乏;2009年以后新建小区虽然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发展规划,但交付的社区服务用房存在面积小、位置差、楼层高、不规整等问题,影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成为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
3.养老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养老服务市场发育不完善,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扶持和培育不足,社会力量服务能力有限,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目前,全区专业养老社会组织严重缺乏,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4.养老服务队伍及专业化程度不足。当前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主要以下岗失业中年女性居多,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能较差。多数养老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的老年护理、老年心理等知识,服务质量难以到位。志愿者队伍还没有形成,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少,参与度不高。
四、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制订并落实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
政府要科学制订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老工作格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在城乡规划和旧城改造中,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鉴于老人多行动不方便,一楼面积应该占总面积的50%以上,并要适当集中配置。已建成的居住区没有养老服务设施的,要逐步采取租赁、购买或利用闲置设施改建等方式进行完善。推进无障碍进社区、进家庭,加强对城市设施,尤其是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已建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国土资源、住房建设等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规划、面积、用地、建设和竣工验收环节的监督。民政部门要扎实抓好养老服务业各项工作,尽快健全以社区服务为依托、自主养老为基础、居家养老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网络;尽快探索、推广包河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要从培育发展向建管并重转变,继续深化养老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2.大力扶持,加快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发展。
通过政府资助、购买服务、财税金融、人才保障等支持政策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大力引进专业养老社会组织,鼓励民间资本组建各类居家养老社会组织,打造“高、中、低”立体养老体系,努力满足社会各类人群的养老需求。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力度,通过购买服务,将部分为老服务职能转交给专业组织,实现政府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合理分工。放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准入门槛,允许民办服务机构从小做起,满足一定的设施条件后先运作起来,边运作边发展。建立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评审制度,加强对老年服务机构和服务质量的动态管理,推动老年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3.拓宽渠道,积极培育养老服务队伍。
逐步建设一支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教育、在职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公共教育资源加强对各类为老服务队伍的培训工作。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充分吸纳高学历、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人才。社区要配备专业社工,从事社区养老服务指导和志愿者管理等工作,提升老龄工作队伍专业水平。同时,大力倡导和发展青年志愿者队伍、以老养老互助队伍等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积极促进全社会关心关爱老人。
上报单位:包河区民政局 |
信息作者:王连彦 汪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