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潘集:“精细化” 管理助力社区服刑人员行为矫正

15.05.2018  12:23

  2018年5月14日,家住潘集街道,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缓刑三年的罪犯陈述(化名)一早就来到潘集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报到,早上在社区矫正民警的指导下进行社区服务,下午在司法局接受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履行为期一周的日报到制度。

  在潘集区司法局指挥中心,记者看到社区矫正工作管控模式实现“网格化”、“精细化”,潘集地区社区服刑人员实行“指纹+面部识别”的报到管理系统,司法所录入率达到87%以上,实现了有效签到监管。此外,来潘集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报到的社区服刑人员首先要在智能手机上安装心岸APP软件,并进行面部识别和个人信息登记。司法行政干警可以依托互联网对其进行区域定位和网络教育,其学习成绩和现实表现将直接与其矫正评定相挂钩,每天,社区服刑人员只需拿起手机,通过“刷脸”验证后随时随地进入平台接受在线教育,智能手机上的APP将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线上学习教育平台,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社区矫正相关制度、法律法规、心理健康、思想文化、就业指导等方面,每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系统会自动提问,如果回答错误,则不计入学习时间,必须重新学习,确保做到真学真懂。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平台不时会弹出“刷脸”界面,确定是社区服刑、戒毒人员本人学习,防止代学、作弊情况,成为线下集中教育学习的有效补充,创新社区服刑人员学习教育的新模式。目前,软件安装使用率已达95.8%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矫正效果。

  “今天把你们召集起来,是进行集中点验和训诫教育,传达司法部、公安部等四部委关于扫黑除恶的文件精神。五一期间,你们不能擅自离开淮南市,你们的身份是监外执行的服刑人员,必须随时向司法所和社区矫正中心汇报思想和工作生活情况,服从管理,如果违反相关规定,将会受到治安处罚和收监处理的决定。”五一长假前,省司法厅下派潘集区挂职的戒毒民警对参加训诫教育的40余名涉黑、涉暴、涉毒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集中教育。

  早在2008年社区矫正工作划归司法行政管理开始,我省的司法行政单位依法实施社区矫正工作,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进行社区矫正。2014年,省司法厅抽调108名监狱戒毒民警分赴全省各市县司法行政机,帮助其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管理,得到了司法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2017年12月起,省司法厅又再次抽调109拥有丰富监管改造经验的监狱戒毒民警到基层任职,加强社区监管力量,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潘集区司法局局长陈晓芳告诉记者,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社会背景复杂、犯罪因素多元、仇视社会现象严重,将这一部分违法犯罪份子教育好,改造好,需要运用多种对其进行行为矫治和思想教育。潘集区司法局对社区服刑人员采取每月、每周定期和不定期的走访、点验、个别教育、集中教育和心理矫治。对辖区内评估风险较高的服刑人员,分别采取个别教育谈话、联合帮教、训诫和实施日报告制度的形式从行为矫正和思想矫治。从实践上看,有监狱戒毒民警参与和主持的行为、思想矫治活动,服刑人员认罪态度好、态度转化快,起到了良好的矫治作用,稳定社区矫正工作的秩序,维护了社区的安全和稳定。(通讯员苏先峰 杨道青)

原标题:淮南潘集:“精细化” 管理助力社区服刑人员行为矫正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苏先峰 杨道青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