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区聚“智”助企业创新
(《安徽日报》7月7日8版头条报道我区自主创新做法)
近日,在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调试车间,流水线上的上百台机器人正被植入“大脑”。这些机器人在江淮汽车公司投入使用,一举打破了民族品牌汽车企业主要引进国外生产线的局面。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大力推进“包河制造”向“包河智造”转变,连续7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称号,涌现出合肥江航、江汽、安凯、巨一等一批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
包河区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在跨越转型中实现“弯道超越”。“去年办完专利抵押手续后,我们获得区里科技基金的300万元贷款,利息比银行低三成,担保费用也降了一半。”安徽牧龙山铁皮石斛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秦朗告诉记者。为解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难,去年包河区与源泉融资担保、杭州银行包河支行共同发起并建立了科技基金池,专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优质成果转化和扩大再生产。包河区财政还专门安排科技经费预算用于企业自主创新奖励、扶持平台建设等,去年该项资金高达2000万元,其中开放知识产权质押、期权贷款、基金宝等六大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贷款支持,此举在全国领先。
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成为打开“包河智造”的一把金钥匙。巨一自动化的“制胜秘籍”,正是发挥了产学研合作的巨大威力。 2009年,包河区政府牵线搭桥,“巨一”与合肥工业大学、德国KUKA机器人公司、江汽集团等18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了合肥市汽车自动化装备产学研战略联盟,整合国内外技术和市场资源,实现机器人的工程化应用,初步形成了与国外一流汽车装备企业竞争的能力。目前,包河区产学研合作从先进制造业逐渐延伸到广播影视、生物医药、农业信息化等领域。
2013年,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中,包河区在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区榜上分别列第63位、13位,成为我省唯一进入“双百强”的城区。 2013年,包河区企业申报专利3459件,同比增长50%。截至目前,该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6家、国家级创新企业2家、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
【编后】
包河区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和区域竞争发展的关键,大力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创新要素汇聚融合,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走出了一条聚“智”发展之路。(记者 张鸣 通讯员 李多庆)
来源:包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