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区创新实施“社工介入社会救助”项目
包河区扎实推进全国“救急难”综合救助试点工作,创新实施“社工介入社会救助——乐助常青”项目,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供给方式。
一、模式创新化--PPP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参与救助
建立全国首个PPP(公私合营)模式社会救助专项基金,由包河区常青街道和安徽乐邦慈善基金会双方各按10万元/年的额度注入种子资金,并通过公益项目认领向辖区企业募集(半年已有辖区企业投入资金40万元),全部用于辖区救助对象的资金救助和服务救助,打破了社会救助资金单一来源于政府的局面,政府由原来承担单一救助来源的角色向资源的整合者转化,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参与社会救助。
二、主体多元化--四位一体,社会救助角色专业化分工
政府作为救助资源的“整合者”,通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统筹社会资源,引导基金会、社工机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基金救助。基金会作为救助资金的“运作者”,以公益项目认领等形式募集社会资金,进行资金的专业化管理,并与公益组织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社工机构作为精准服务的“链接者”,建立入户评估机制,提供专业社工服务,并由社工机构链接社会组织,引入心理辅导、就业能力提升等各类专业组织,进行精准化救助服务的导入。社会力量作为多元服务的“参与者”,共同参与救助专项资金的募集,社会志愿者以义工形式提供家庭访视、水电维修、家政保洁、老人照顾等救助服务。
三、方式立体化--私人订制,全方位关怀型综合救助
将单一物质救助转化为物质救助和心理救助、照顾服务、能力提升等相结合的全方位关怀型综合救助,每类救助对象都能享受到度身定做的“私人订制”式综合救助方案。如在能力提升类救助服务中,针对在就业能力、社交沟通中存在短板和障碍的救助对象,由专项基金评估后购买社工服务,引导专业机构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就业辅导等服务,打造具有“造血功能”的社会救助。
四、操作弹性化----柔性救助,针对个案特殊性实施救助
针对基层实际救助工作面临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急难救助上实现了及时快捷,群众因疾病、事故等原因陷入重大困境急需救助,由专项基金按照应急救助的“绿色通道”流程,先行给予救助对象快捷性应急救助,同时帮助其申请政策救助。扩大了救助覆盖面,对一些支出性贫困的政策边缘群体,专项基金对其家庭状况进行两轮全面评估后给予救助。
自2015年项目实施以来,已救助辖区困难群众84户,其中服务类救助58户。
上报单位: 包河区民政局 |
信息作者:邵小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