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前行 合肥环保交出精彩答卷

25.09.2014  16:48

  新闻摘要

  “在打造‘全国最美省会城市’上取得新突破……合肥要走出一条绿色崛起之路,努力交出建设‘美丽中国’、‘美好安徽’的合肥答卷。”2013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八,蛇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在合肥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就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作出了庄严承诺。市长张庆军曾表示,合肥要“打造一湖清水、四季青山”。一诺千金,奋然前行,合肥生态文明建设史掀开了不平凡的一页。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水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为了蓝天绿地、青山秀水,合肥在环保功课上狠下功夫,奋发进取,不放过任何环节,不留下一处漏洞。推行“河长制”,治理水环境;禁烧秸秆,淘汰黄标车,治理“双扬尘”(道路、建筑),大气污染防治迈上法治化轨道;积极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努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果断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拒批高污染项目,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愚公移山,咬定青山不放松;勠力前行,上天不负有心人。9月17日,省政府通报2013年度全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结果,在满分100分的情况下,合肥市得分98分,在全省16个市中名列第二。作为一个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省会城市,合肥以一分之差仅次于黄山市,在环境保护科目上交出了较为出彩的答卷。合肥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的庄严承诺。

  倾力治水:一把手任“河长” 治水不力严问责

  欲成大事,取人为先。治理水环境,合肥下了大决心。从去年3月份起,我市全面推开“河长制”,各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18条主要河流“河长”,把“河长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根据《合肥市落实“河长制”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对于治水不力的,将分别问责县(市)区、开发区负责人,问责职能部门负责人乃至对责任人予以免职。

  “河长制”发力,全市上下全面掀起水环境治理大会战。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共整治排污口294个,清理河道两侧垃圾点1280个、河道违规开垦面积84.5万平方米、河道(沟渠)727.3公里,搬迁取缔畜禽养殖点515个。同时,全年通报“河长制”问题158个,整改完成132个,整改完成率83.5%,河岸脏乱差问题得到解决,不少河流环境旧貌换新颜。2013年度,全市纳入“河长制”考核的31个断面(29个河流断面和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断面),除少数断面水质有所下降,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9个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河治湖水清,巢湖水质因此明显改善。

  举市治气:大气治理立“军规” 力斩车辆“黑尾巴

  欲成方圆,必立规矩。为将无形的大气纳入有形的管理,我市先后颁布施行《合肥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和《合肥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出台《合肥市空气质量达标阶段性工作方案》和《合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同时,黄标车限行相关处罚条款被列入《合肥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机动车排气网络监管系统建成投用。

  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今年1月起,我市全面打响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治理建筑扬尘、淘汰高污染车、实施秸秆禁烧、淘汰燃煤小锅炉……一系列工作全面展开。淘汰黄标车,政府率先垂范,省市同行动。1月26日,市“四大班子”18辆黄标车率先报废,拉开了全市公务黄标车淘汰工作序幕。3月18日,省直单位黄标车淘汰工作启动。4月30日,市直及各县(市)区、开发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457辆公务黄标车全部实施报废,提前2个月完成淘汰任务。9月底,省直单位公务黄标车也将完成淘汰。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首次启动了午秋双季秸秆禁烧。

  铁腕治污:关闭高污染企业 拒批不合格项目

  成吉思汗有句名言:“没有铁的纪律,战车就开得不远。”环保是一场拉锯战、持久战,因此吴存荣为合肥环保工作立下“三条铁律”:“凡是不达标的企业、项目一律停产、停工整顿,没条件可讲;凡事偷排、偷放的,一律关门走人,处以重罚;凡是监管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要有人丢乌纱帽,严肃追究责任。”2013年度,全市共检查各类企业5815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96件,罚款金额223.72万元,关闭企业45家,停产整顿26家,关闭养殖场77家,移送公安部门2家,刑事拘留5人、逮捕5人。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旦投资项目与环境保护发生冲突,合肥毫不犹豫地选择“环境”。对无规划环评及环保设施不完善的项目,我市一律不予审批。去年,市环保部门拒批了三十岗乡水上游乐中心、安徽帝元生物、安科生物、合众人寿等多个项目。

  立足长远:调整结构标本兼治 有土皆绿优化环境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是治理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十二五”以来,我市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11户,居全国26个省会城市第8位,新一代信息技术、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50.3%,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17.2%,连续五年实现下降。至此,我市提前两年时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森林,素有“地球之肺”之称,合肥的森林湿地正在成倍增加。至2013年底,合肥三年时间完成造林绿化近80万亩,其规模之大、标准之高、效果之好、机制之新、发动之广泛、社会反响之良好,在合肥植树造林史上前所未有。2014年度,合肥计划完成农村植树造林24.5万亩,完成城区绿化面积1000万平方米。据此,合肥大步迈入“国家森林城市”行列。

  天道酬勤:翥梦前行敢当先 “环保大考”亮佳绩

  环保举措多创新,治污路上勇当先。在环保大考中,敢为人先、善于创新的合肥人又创出数个“第一”,提标改造完成全国第一个出水水质高于“国标”的污水处理厂,巢湖沿岸第一个藻水分离港投入使用……

  一个个数据,亮出了合肥环保考试的优秀成绩。根据国家环保部2013年度考核,我市进入巢湖河流水质明显好转,巢湖流域11个国家考核断面中有6个达到考核要求,比2012年增加4个。在减排方面,所有减排指标全部超额完成,不仅得分且加分。市环保部门负责人介绍说:“COD省定目标下降2.5%,实际下降5.22%;氨氮省定目标下降1.2%,实际下降6.13%;氮氧化物省定目标下降3.5%,实际下降7.4%;二氧化硫省定目标下降3.5%,实际下降9.1%。

  天道酬勤。无论是环境质量、污染物总量减排,还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管、环保能力,合肥均走在全省前列。“成绩虽辉煌,但合肥将不骄不躁,继续努力。”市环保部门负责人说,环境治理非一日之功,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这是一场持久战。省市同心,上下联动,合肥人将以“愚公移山、治污不止”的精神奋勇前行,努力把合肥建设成为一座有山皆绿、是水皆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空气清新的魅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