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探全国大湖治理开发新路
怀抱八百里巢湖,风景这边独好;融入长三角舞台,梦想携手共圆。合肥,这座正在崛起的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是全国唯一一座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筑梦“大湖名城”,必要水清天蓝。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努力探索全国大湖治理开发新路,以坚定的决心和非凡的魄力,启动了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
勇探新路 建设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
驻足巢湖岸边,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巢湖的醉人美景,正是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交出的靓丽答卷。
史实证明,大型湖泊治理是一场比耐力、比毅力、比智慧的持久战。由于每个湖泊污染历史成因不同,世界上并没有成功之路可复制,无法一蹴而就,更不可能立竿见影。史无前例大规模的综合治水壮举,需要时间,更需要资金支撑。合肥的选择是“牵手”国开行,实施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双方商定,工程分三期实施,项目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交叉进行,统筹推进。一、二期工程实施后,可实现流域境内有防洪任务河流和受污染河道治理的全覆盖,实现流域内城区、园区及乡镇污水集中处理的全覆盖。三期工程实施后,可实现综合治理措施的全覆盖,巢湖水质改善将取得显著效果。
目前,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6.30亿元,占实际需要投资的90.9%,今年年底将全面完成投资任务;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批复项目95个,其中87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89%,累计完成投资22.85亿元,占实际需要投资的22.9%,今年年底项目将全面开工;三期工程已梳理形成4大类19个项目(44个子项目),总投资129.4亿元,与一、二期项目共同组成较为完善的巢湖水污染防治综合体系,目前已完成可研方案的编制工作。
河清水净治理河流46条计750公里
治湖先治河,河治湖水清。自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开工以来,共治理河流46条,计750公里。
治河截污,既要清除旧债,又要避免新的污染。示范区规划建设42个环巢湖乡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其中污水处理厂、湿地及管网项目35个,独立污水管网项目7个,管网长度达到300公里,建成后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0400吨,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均优于一级A标准。届时,入河入湖的污染负荷将大大减轻。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是截流和过滤污水的重要一环。为实现对污水生态过滤,避免面源污染直入巢湖,我市新建了三汊河生态湿地、烔炀河湿地等56块共计5919亩,改造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等处湿地15000多亩……为环巢湖建立了一道天然绿色的生态屏障。
生态补水引得源头活水来
治污先治源。河道生态补水是巢湖治理与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改善湖泊水质、抑制蓝藻暴发、修复湖泊生态具有独特的作用。我市正在实施和研究的有西河上端疏浚工程等9个补水补源工程项目。
经过不懈努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巢湖水质一年年好转。根据国家环保部2013年度考核,我市进入巢湖河流水质明显好转,巢湖流域11个国家考核断面中有6个达到考核要求,比2012年增加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