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新使命,合肥拉高标杆
一份国家层面的文件,全文21处提到合肥。近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合肥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副中心。这张对未来中国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线路图,赋予合肥更大担当。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步向前的合肥,不断收获好评和美誉。跻身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是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发展战略和“新跨越、进十强”取得成绩赢得国家认可的体现。
“解放思想、拉高标杆、防骄破满、跨越发展。”合肥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跃上新平台,目标定位已然清晰,未来,合肥将不断寻找差距,继续努力奋斗,朝着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阔步迈进,努力开创“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的新局面。
合肥步伐愈加稳健
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正式接纳合肥。合肥当时加入的,是一个以占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创造全国近五分之一的GDP,贡献全国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实现全国三分之一的进出口总额,吸纳全国二分之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巨无霸”城市群。环顾当时的长三角16个城市,合肥压力可想而知。
近年来,合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开启“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新征程,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得益于创新发展的积累,当前,合肥已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合肥逆势上扬,与省会城市相比,部分指标总量进入前十,指标增速位居前列。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47.9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高于全省和全国。前八个月,合肥投资总量居第4位,同比前进1位;进出口总额保持第9位;规上工业增加值位列第10位,同比前进1位;地方财政收入居第11位,前进1位。从增速看,工业增加值居第2位,同比前进4位,比今年一季度前进1位;地方财政收入居第2位,同比前进14位。
拉高标杆负重前行
“虽然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差距依然存在。”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依托黄金水道,打造长江经济带,是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的战略需要。长三角位于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合肥要想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承担副中心的定位,必须进一步拉高标杆,实现更大跨越。
2012年初,合肥全面迈开“科学发展新跨越、主要指标进十强”的新步伐,截至目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合肥多项经济指标已稳居前十位,且赶超后劲十足,但是放眼长三角,合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以本次同被国务院列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南京、杭州为例,公开的数据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两市GDP分别实现6220.21亿元和6426.33亿元。
“这要求合肥树立更高的追赶和超越标杆。”该负责人分析,合肥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创新发展所带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等,将为合肥跨越赶超不断提供强大后劲。
为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关区域经济发展专家指出,长三角城市群等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顶层设计紧密呼应。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就要求我们建立起充分市场化的经济体系,逐步消弭由行政、区划边界造成的鸿沟,真正实现资源的更高效配置,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崛起,才能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进程中担当带动作用。”专家表示,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需要不断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龙头作用,加快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区的国际化水平。
“这一进程中,合肥大有可为。”专家介绍,合肥被列为长江经济带14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可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中参与分工合作;加快合肥内陆经济开放高地建设;在自主创新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现有人才和产业优势,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分工合作中不断寻找互补点;发挥在合肥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作用,打造国际化的都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