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充电宝搞不好成“随身炸弹”(图)
○市场上的“三无”充电宝
国家质检总局29日对移动电源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结果显示,采集的32批次样品全部存在质量安全风险。昨日,记者探访市内数码产品市场,发现产品鱼龙混杂,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甚至还掺杂着三无产品。市消保委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选购时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移动电源,以免发生意外。
三无产品混杂市场
7月31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金寨路某大型数码产品广场,向二楼一家店面询问,该店店员立刻从柜台中拿出了三款移动电源,价格分别为79元、129元与169元。“这三款是店里卖得最好的,容量大而且体积小方便携带。”该名店员特意强调店内任意一款移动电源都能享受一年质保服务,“外面大街上卖的那些充电宝根本不能用,不能为了省点钱却把上千元的手机给充坏了。”
在不少摊点,记者发现其兜售的移动电源上只标明了一些英文字母,中文说明都未张贴。“本来就是给手机贴贴膜加上增香美容,之所以会进移动电源来出售是因为总有人问。”一位在官亭路设摊的小贩告诉记者,他一共入手两款移动电源,售价分别为59元和79元。对于两款移动电源有何区别,该小贩回答:“容量不一样,价格当然就不一样,贵的质量肯定好点。”在小贩递来的包装盒上,记者并未看到任何厂家地址和联系方式。
虚标容量却打“保险牌”
在市府广场一家数码店内,记者以购买苹果手机的移动电源为由寻求店员介绍,店员力荐一款10000毫安的移动电源。“不要把毫安数卡得那么紧,大容量的移动电源不更方便么?”看到记者有些迟疑,该店员赶紧劝说道:“每瓶矿泉水都有空隙,充电宝当然也不是‘满满当当’的。”对于容量大小是否决定于移动电源体积大小这一问题,该店员并未正面回应。“容量主要看电芯吧,其他不清楚。”
为了给产品贴上安全牌,不少移动电源商家打起了“保险”标志。随着各类移动电源品牌竞争激烈,有的品牌打出了“承诺每一枚移动电源均已购买太平洋保险的产品责任险”;还有的品牌在包装上印上了“PICC中国人保”的标识。对于这种现象,在合肥经营数码产品五年的孙姓店长透露:“商家之所以如此应对,一方面是增加产品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区别一些高仿产品。”
移动电源生产尚无国家标准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移动电源的生产标准不一,甚至少数移动电源未标注生产标准。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受国家统一标准缺乏影响,不少商家生产移动电源时套用锂电池生产标准。“虽然充电宝和锂电池有相似性,但从制造工艺上看二者还存在明显差异。缺乏国家标准使得产品质量好坏全依靠厂家自律。”
针对当前充电宝行业乱象,该协会今年5月发布了《USB接口类锂电移动电源》作为行业推荐标准。该标准对充电宝电芯、外观尺寸、性能、环境适应性、接口及附件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划分,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检测标准。目前,已经有20家大品牌签订了行业标准承诺书。
消协建议尽量选择正规厂家
记者联系咨询了合肥市消费者协会。该协会工作人员表示尽量选购正规厂家的移动电源产品,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购买前应该仔细检查外包装上是否有厂家生产地址、电话、防伪码、条形码等信息,不要被低廉的价格和侥幸心理所驱使而购买‘三无产品’。”
消费提示
质检总局提示,在选购和使用移动电源产品时,要注意产品存在的起火爆炸、输出电压或电流易损害被充电设备等风险,以及容量虚标等问题。
一是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移动电源。对于无品牌型号、无生产厂家、无电气参数标识、无警示说明标识的产品,不要购买。
二是选购时应仔细检查移动电源的外壳。劣质移动电源产品做工相对较粗糙。同类型外壳,容量越高,其重量应相对较重。
三是在使用或搁置过程中,应避免与重物或尖锐金属部件接触,防止内部电芯被重物压变形或被尖锐金属刺穿,导致电芯内部短路。
四是给移动设备充电时,若发现移动设备发烫,应立即停止充电。移动设备发烫原因可能是移动电源输出电压或电流过高,若不及时停止充电,将有可能导致移动设备被损坏。
五是发现移动电源温度异常升高时,应迅速将其置于有一定防火、防爆能力的小箱子里,并将其置于远离人群的室外。
六是在充电时,若移动电源充电指示灯显示已充电完毕,应及时取下移动电源,防止过充电。
七是在日常使用中,应避免移动电源的输入、输出端口与钥匙等金属部件接触,防止发生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