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22.09.2016  21:06
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皖政〔2015〕67号)精神,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安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具有安庆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结合、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市体育产业规模发展、集约发展、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总规模达到130亿元左右。力争建设1个国家级、2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创建10个以上市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大幅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40万。国民体质合格率和中小学生体质合格率指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二、主要任务

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规范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等审批事项,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推进职业体育改革,扩大职业体育社会参与面,鼓励运动员、教练员职业化发展,推进职业体育俱乐部建设,支持企业与个人投资职业俱乐部和体育中介机构。加快推进体育类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脱钩,将适合体育类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建立健全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业依法经营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拓展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全市体育场馆资源,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在盘活存量资产,完善配套服务,满足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要求的基础上,拓宽体育场馆经营服务内容,创新服务供给方式,提供专业优质的体育公共服务,力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研究推进体育产业领域“互联网+”,鼓励发展体育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建立体育健身网络平台。

4.完善产业布局。统筹规划体育产业发展,构建特色鲜明、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体育产业布局。抓住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大别山扶贫攻坚等重大机遇,推动和引导各区域依据资源禀赋进行合理定位,分类建设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合理配置资金、土地、人才、信息、科技等产业要素。依托安庆市安踏工业园、亿乐体育产业园等体育制造业企业,建设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区,做大做强体育用品制造业;依托安庆市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水上运动训练中心以及市内体育服务业,建设安庆市体育健身竞赛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体育赛事、体育用品销售、体育数字运动、体育健身培训、体育中介业等产业;依托天柱山、巨石山、石塘湖、嬉子湖、天龙关和彩虹谷等山水生态资源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安庆体育健康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体育旅游、汽车营地、登山、户外运动休闲、水上游乐、垂钓、健身养生等产业。坚持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转化。

5.壮大市场主体。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体育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培育一批体育领域战略投资者,形成具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体育企业或体育企业集团。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体育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进一步做大做强。推动跨地区、跨行业企业联合或重组,鼓励文化、旅游、传媒、会展、科技等领域大型骨干企业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共同参与体育市场开发和体育资源整合,培育一批知名体育企业(集团)。适应城市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重点发展体育服务业,培育和壮大体育市场主体。

6.促进融合发展。发挥体育产业的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积极拓展业态,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康复、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等相关业态的发展。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综合开发。支持金融、建筑、交通、信息、食品药品等企业开发体育领域产品和服务。制定专项规划,引导发展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等设施。加强与周边区域体育产业合作,共同推动区域体育产业联动发展。通过联合举办会展、赛事活动等形式,共同推介区域内的体育产品,培育跨区域的体育旅游精品路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品牌。

7.丰富市场供给。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坚持办赛形式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和引导各类体育企业按照市场需求,提供更多的体育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加强资金扶持、服务引导、宣传推广,重点支持拥有自主品牌、与全民健身密切相关的产品及企业,帮助企业做好商标注册、技术研发、产品标准化等工作。引导和支持体育与相关行业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户外、康体、电子竞技、体育彩票等新型体育休闲娱乐产品,促进运动康复、体育影视动漫、体育会展、体育传媒、体育产品的文化创意与研发等相关业态发展。支持我市体育和娱乐性体育设施向境外人员开放,鼓励体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我市体育服务和产品出口。

8.推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巩固和加强我市传统优势项目的发展,大力提高球类项目水平。探索职业体育发展新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类职业体育俱乐部。建立和完善竞技体育训练网络,使竞技体育整体水平处在全省先进行列。各地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加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步伐,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加强体教结合,确保学校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推进健康宣传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着力构建惠及全民的健身服务体系。

三、政策措施

9.大力吸引社会投资。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引导基金等,撬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建设,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增加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市政府将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

10.完善健身消费政策。积极引导城乡居民体育消费,促进农村与城镇体育消费、传统体育消费与现代体育消费的协调发展。各地要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支持体育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安排一定财政资金,鼓励大型体育场馆及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在非教学时间向公众开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特定人群发放体育消费券,探索实行“医保健身一卡通”等多种方式,支持群众健身消费。鼓励保险公司围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户外运动等需求推出多样化保险产品。

11.完善土地政策。各地要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进入同级政府的规划委员会。重大体育产业项目应列入市重点项目库,各级政府要统筹安排项目建设用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老城区和近年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通过增加和改造等方式予以完善。支持企业、单位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建体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营性体育设施项目,连续经营1年以上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12.落实税费价格政策。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落实企业从事文化体育业按3%的税率计征营业税。对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体育事业捐赠,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体育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依法享受免除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

13.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重视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大力发展体育职业教育,加强与有关高等院校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增设相关专业或课程,有计划地培养体育服务业专门人才。探索订单式培养体育服务业专门人才。加强现有体育服务业从业人员岗位职业培训。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体育产业管理与经营人才,鼓励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从事体育产业相关工作。建立完善安庆体育产业人才智库,完善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互为补充的多层次人才激励体系,对创意设计、自主研发、经营管理等人才进行激励和资助。

14.完善无形资产开发保护和创新驱动政策。加强对体育组织、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和活动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建立体育资源交易平台,促进体育产业资源的合理流动,创新市场运行机制,推进赛事举办权、赛事转播权、无形资产开发等具备交易条件的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支持体育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合作联盟。

四、组织实施

15.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把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和促进体育消费目标任务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发展改革、教育、体育、经济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规划、住房城乡建设、文化、旅游、统计等多部门参与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认真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加强对发展体育产业工作的考核和评价,强化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推动我市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6.加强行业管理。建立健全行政监管、社会监督与服务认证相结合的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各地要将体育市场执法纳入综合执法体系,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综合执法机制。完善体育安全服务规范,加强风险提示,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探索并建立安保服务保障体系,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建立和完善全市体育产业发展统计监测体系,并定期公布。

17.加强监督落实。各地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方案。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注重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并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市统计局、市教育体育局要健全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体育产业调查,确保准确掌握体育产业发展情况,切实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安庆市人民政府

2016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