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加工 层层增值 粮食产业链上“提”效益
“就地转化加工,稻米实现层层增值。 ”
——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化解收购资金困境
同样卖粮,因为本地有粮油加工“龙头”,农民销售就顺心得多。
在望江县,联河米业是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20台大型烘干机组24小时不间断烘干,农户收割下来的稻谷直接卖到这里烘干入库,高峰期日收购量4000吨。 ”联河米业总经理甘启斌介绍。
记者了解到,对20万亩订单中晚稻,联河米业按每斤1.32元收购,比市场价高出5分钱以上,保护了农民利益。在收购流程上,公司使用先进的钎样检测设备对粮食进行快速准确验质,随后整车上磅称重、自动化卸粮、传送带自动入库,一车粮食从售完到结清粮款,不到5分钟。 “家门口有个这样的大企业真好,无论早晚,随到随收。 ”在这里卖粮的望江县太慈镇的种粮大户沈永中表示。
坐落于颍上县经济开发区的鑫泉米业年消耗稻谷20多万吨。 “从稻谷到大米、油料、饲料、养殖和种植,企业形成完整的水稻循环产业链。 ”企业负责人李振华介绍。
以稻米油加工为例,大米加工后的米糠一般价格在每斤几毛钱,在这里则加工出稻米油,每斤价格在3元左右。产生的饼粕又是优质的饲料添加剂,富含高蛋白,每斤卖到1元多。 “仅精炼稻米油这一块,年加工可达1.8万吨,销售收入3亿元。 ”李振华说。
“就地转化加工,稻米实现层层增值。”李振华介绍,鑫泉米业带动周边30多家米厂,并以订单农业带动数百户农户。目前,颍上县经济开发区已签约高附加值食品项目10多个。
目前,我省产业化经营带动3.53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57万个社会服务组织,6.9万个种养大户,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流转土地面积700多万亩,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6700万亩。专家指出,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就能通过订单收购和直接收购,稳定并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
流动资金是龙头企业收购的短板。“一开始敞开收购,现在资金跟不上,收购进度就慢了。 ”甘启斌反映,目前有关银行已经停发了企业贷款,影响了收购。“如果资金充裕,我收购20万吨稻米也没有问题,仓容充足。 ”一方面是国有收储点资金充裕,仓容不足;另一方面龙头企业有仓容却受困于资金。甘启斌告诉记者,近期他熟悉的企业很多都存在类似困扰,给秋粮收购造成资金压力。
让农民“丰产丰收”,需要各个环节形成合力。稳定粮食生产防范“谷贱伤农”,必须政策更给力,才能调动龙头企业积极性,发挥好市场收购主体作用。
“紧急调配仓容并非轻而易举。 ”
——优化机制设计,发挥社会仓容“调节池”作用
龙头企业不仅是加工主体,还是粮食流通的主力军。
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黄刚介绍,面对当前仓容紧张难题,一个有效的应对举措就是多渠道利用社会仓容。 11月4日,安庆市粮食部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协调推进粮食跨县集并,充分利用社会有效仓容,扩大政策性收储能力。 ”不久前,记者在定远县采访看到,中储粮和中粮公司租用当地凯源集团等龙头企业仓容,进行托市收购,日收购量可达400吨左右,方便了周边农民卖粮。
为应对仓容压力,早在秋粮托市收购预案中,省有关部门就安排一些民营企业参与托市收购。不过,记者也发现有些设在民营企业的收储库点依旧没有投入使用。李振华告诉记者,鑫泉米业被省有关部门确定为今年秋粮托市收购的收储点,为此企业也早早做好准备。但到11月10日记者采访时,依然没有接到有关部门通知启动收购。“我听说还在走程序。 ”李振华无奈地说。
“紧急调配仓容并非轻而易举。”采访中,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像今年这种情况下,在托市收购预案启动时确定的收储库点之外新增库容,一方面龙头企业仓容条件不一,需要清查确认符合条件,同时面临人手不足问题。另一方面政策设置等原因,要层层上报审批,颇为费时。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与此同时,国有仓容缺口问题短期内仍将存在,如何便捷使用龙头企业的社会仓容,事关农民切实利益,也关系粮食安全,考验政策机制设计。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在预案基础上制定相应应急机制,调动起企业和地方主体的积极性,一旦遇到收储仓容不足能够随时启用更多社会仓容,发挥社会仓容“调节池”作用。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应该明确鼓励加工企业整合农业生产、粮食流通等领域,让加工企业扮演好粮食流通的主力军角色。探索国家收储和大型加工企业有机结合,通过粮油加工企业搞收储的路子。“粮食部门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包括政策性收购在内的粮食购销,确保其与国有粮食单位享受同等政策,不搞差别对待。 ”黄刚强调。
“对路的政策可以实现多赢。 ”
——用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把“龙头”扶起来
秋粮需求不旺,接受记者采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负责人表示,除了受国际粮价影响外,跟一些地区的龙头企业经营困难也有关系。
在颍上县,规模最大的大米加工企业皖润米业日生产能力300吨大米,但由于销量不大,仅在夜间开工。该县江店孜镇6家规模大米加工企业均出现开工不足问题,甚至半停产。李振华表示,农产品加工企业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民,是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依靠,但政策扶持却不足,即使出台一些政策在落实上也打折扣。
以农产品购销发票为例,这项税收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早不适应大规模、跨区域的现代商品流通,阻碍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发展。 “呼吁多年后今年进行改革,却让加工企业更难受。 ”李振华表示,改革后企业的税负却加重了。
今年6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4301亿元,同比仅增长7.4%,显示农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开工不足。多位龙头企业负责人呼吁,农产品加工业本身利润薄,实力弱,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经营举步维艰。倘若经营陷入亏损或倒闭,必然影响一方农民。必须要出台些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把“龙头”扶起来。
专家建议,要抓紧对于那些不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的政策进行清理改革,以对路管用的政策鼓励刺激粮食加工业的发展,解决现有流通中存在的障碍性政策。在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扶持,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以龙头带动产业升级。
“对路的政策可以实现多赢。 ”针对当前国有粮库粮食库存居高不下的问题,甘启斌建议有关部门以低价定额向龙头企业销售,同时规定以低价销售成品米,既腾出了仓容,降低保管费用和粮食损耗,也向加工企业和消费者让利。 “2012年,省里曾经安排联河米业以这种方式收购了1万吨,政策效果很好。 ”甘启斌说。